第261章(第2页)
赵静舒感慨道:“药酒受欢迎是好事,但产量还是得想法子提一提了。”
林语玲表示赞同,“是啊,赵厂长,您厂里有没有扩大生产的计划呀?”
赵静舒叹了口气,“正在考虑呢,不过原料供应方面还有些难题得解决。”
之前药酒厂里最大的困难是员工生产力不行,现在有了大批的员工上岗这个问题已经算是解决了。
可这个问题是解决了,随之而来来的就是新的问题。
林语玲笑着说:“如果需要宣传或者其他助力的话,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报社。毕竟这药酒造福百姓,同时也解决了不少残疾人群的就业问题,值得大力推广。”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器设备跟不上,之前她也找大哥说过这事,可设备的事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赵静舒看林语玲说的一脸真切,她就把设备的事情说了出来,想要通过她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林语玲听了后,思考片刻后,就说出了自已的想法:“我认识一些国外的朋友,他们那边有比较先进的设备。或许可以尝试引进,当然,这中间手续繁琐,而且还涉及外汇等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林语玲目光坚定地说道。
赵静舒眼睛一亮,“这倒是个新思路,只是我们厂子里资金有限,不知道够不够支付引进设备的费用。”
林语玲笑了笑,“赵厂长,你先别担心钱的事儿。我们报社可以帮忙报道你们厂的需求和潜力,吸引投资或者贷款之类的。而且政府也一直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如果把你们厂安置残疾人就业以及药酒造福百姓这些优势展现出来,说不定能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呢。”
赵静舒心中燃起希望,她握住林语玲的手,“林记者,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能解决设备的问题,咱们的药酒就能大量生产,能帮助更多的人了。”
林语玲回我,“那就这么定了,咱们尽快行动起来。”
第361章药酒给的太少了
两个人刚聊完后续的事情,市里供销社采购科的李主任就来了。
刘主任也是听了这边的动静,知道药酒厂的厂长赵静舒来了他们的百货大楼,这才着急忙慌的赶了过来。
他来的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药酒的供货来的。
药酒厂每个月给他们市里的供货是两百箱药酒,分到每每个供销社跟百货大楼,两三箱的事。
药酒的销量非常好,这些根本不够买的,他这次来就是想要跟赵静舒谈谈,能不能给他们市每个月多出一些来。
他可是听说了赵厂长就是他们市的本地人,想着让她看在家乡的份上别拒绝自已。
李主任满脸堆笑地走向赵静舒,伸出手说道:“赵厂长,久仰大名啊。”
赵静舒礼貌性地握了握手回应。
李主任搓着手,急切地说:“赵厂长啊,您也知道咱这药酒多受欢迎,现在每月这点供货量,这有需要的人可不少天天催,我们也难办呐。您看您是本市人,是不是能给家乡父老多供应些呀,哪怕每个月再增加五十箱也好啊。”
赵静舒面露难色:“李主任,您也得理解我那边的难处啊,产量有限,而且其他地区需求也很大。”
李主任一听急了,忙道:“赵厂长,咱们这儿是药酒的大市场,要是供货多点儿,销量肯定还能涨不少,对药厂也有利啊。”
赵静舒沉思片刻后说:“李主任,我可以尝试调整下分配方案,但增加的数量暂时不会太多,先每个月多给你们十箱吧,不过你们得保证这些药酒能够公平售卖,不能搞特殊化。”
李主任虽有点失望但还是连连点头称谢,心想有总比没有强,心里盘算着回去怎么安排这多出来的十箱药酒。
赵静舒见李主任有些失望,开口道:”李主任,我们正在抓紧解决厂里的设备问题,只要设备的事情解决了,产量定然会挺高一个层次,到时候定然优先给你增加。”
看赵静舒说的信誓旦旦,李主任也不好再说什么,笑着应下,只是心里却盼着赵静舒尽早能解决好设备跟不上产量的问题。
三个人聊了一上午,李主任和林语玲才离开。
看着时间不早了,赵静舒想着孩子们该饿了,就去找大嫂他们去国营饭店吃饭。
赵静舒在百货大楼转了一圈,这才一楼看到几个孩子正围坐在一起玩弹珠,她招呼大家一起去国营饭店。
到了饭店,里面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