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第 12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2章

大燕王公贵族子弟均是八岁入太学,谢辛楼比沈朔早入学两年,和沈朔一起度过三年后,盛彦调任为肃州刺史,谢辛楼便随着家里搬去了肃州。

二人分别不到一年,沈朔便吵着要去找他,便央求父王带他一同前去,此事传到先帝耳边,先帝感念他二人幼子情深,便准了此事。

待到了肃州,沈朔和谢辛楼重逢没多久便遭遇那场变故,每每想来,总是遗憾与心痛互相交织。

沈朔提到肃州,谢辛楼也是顿生感触,二人自侥幸逃出,除了沈朔当年回肃州主持埋葬了所有人的尸首之外,他们都不曾再回去看过。

“殿下想去,属下愿与殿下同往。”谢辛楼道。

“好,本王即刻命人准备。”沈朔道。

故地重游,往往能唤起最深的感情。沈朔不想多加等待,让严管家准备好上路事宜,最好明日就能出发。

但严管家却带来一则坏消息:王府平日喂养的上驷,近几日得了寒症,腹泻不止,拉不动马车了。

沈朔便让他去府外车马行重新买几匹,但大燕对王公贵族豢养的上驷有明确规定,不能超过定数,府内的马只是染病并未去世,因此也无法买到足够的用于拉车的马。

沈朔心急之下,干脆租车马行的马匹与车辆上路,然而车马行的人却回复:“殿下赎罪,马和车都被宫里的人召用了,用以运载本地茶叶、糕点以及丝绸等特产之物回京。”

沈朔气笑了:“竟有这般巧?莫不是上天同本王作对。”

恰在此时,一位宫里的人来到王府传话,说圣上乘船回京,听闻长平王欲北上去往肃州,回京途中恰好路径肃州,便开恩邀他同行。

去肃州倒是不急,沈朔本不愿劳烦圣驾,但李婕妤却传话过来,说还未设宴好好感谢殿下救命之恩,希望他莫要推辞。

如此,沈朔再无拒绝的道理,只得命松山、轻舟等影卫先自行赶往肃州,自己带着谢辛楼上了御船。

这几日水上风向变换,回京速度不算慢,走水路比走陆路要快上数日。

沈阙着急带人回宫安养,因此让辎重慢慢回京,自己和一干人等先行出发。

圣上的御船足有一栋楼阁大,在运河上乘风而行,十分巍峨。

在御船周身,则并行着六艘较小的护船,也足有三层之高,一方面为御船破浪领航,一方面也是其余人下榻的地方。

沈朔二人被安排在御船右边的护船,房间也如岸上那般宽敞,只是行船总有颠簸,除了必要的器具外,装饰简朴很多。

谢辛楼就睡在房间的外间,身为贴身侍卫,这般安排也无甚不妥。

二人上船后,圣上那边并未急着宣召,只如常过了几日,圣上将朝廷的奏书处理得差不多了,二人才被请去赴宴。

护船向御船靠近,两边搭起一块木板,二人通过木板到了船上,来接他们的却是李婕妤身边的宫女。

“宴席还有半个时辰开始,娘娘请殿下与大人往舱内暂歇。”

沈朔左右看了一眼,发现李婕妤已经安排好了人手,便不动声色跟着宫女去到船舱内。

李婕妤正侧躺在一方软榻上,头上裹着绣金抹额,身上穿着万福衣,半个身子盖着厚厚的锦被,见到来人后便起身见礼。

“陛下被公事缠住了身,特命我在此招待殿下,还请殿下见谅。”李婕妤款款道。

沈朔回礼:“娘娘客气,小王不过出游赏玩,还能借娘娘金面搭乘圣驾,小王不甚感激。”

一番客套的同时,二人自顾自落座、躺回软榻上,待屏退了下人们,李婕妤才道:“陛下本就有意让殿下同行,我不过顺从圣意罢了,殿下不必谢我。”

“听上去,娘娘似乎并不欢迎本王。”沈朔给自己倒了杯茶喝,谢辛楼立在他身后,神情一丝不苟。

李婕妤眯了眯眼,道:“朝野的风声,殿下应该清楚。不知从何人嘴里传出,殿下私藏了前朝御史大夫之子,欲伙同此子篡位,颠覆朝政。殿下如今被陛下盯着,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御茶香气浓郁,入口回甘,沈朔不由点了点头道:“娘娘觉着本王不似他们口中的那般狼子野心?”

“我信不信不重要,因为殿下清楚,我既是婕妤又身怀龙子,必是站在圣上身边的。”李婕妤道:“不论如何,我都希望殿下离圣上越远越好。”

“娘娘聪慧。”沈朔也开门见山:“本王的父王母妃都不幸遇难肃州,自本王回京、受封于长平以来,都不敢面对过去。前几日圣上提及往事,本王也是情难再持,想回去祭拜父母遗魂之地。”

按照大燕的风俗说法,人的魂魄只会滞留在死去的地方,因而在家乡故去、落叶归根是每一位大燕人的执念,而魂魄与遗体分隔太远,终归不好。

因此先长平王与王妃、盛彦与谢霜都埋葬在肃州,都是遗憾没能回到故土的可怜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