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244 图穷匕见(第4页)
若说自方才起,昭影这潭死水还只是略起波澜,那么此时此刻,便已是翻涌如海了。
“至于他为何会将你留下,或许是虎毒尚且不食子,或许是也想同雁不归一般,培养一个继承人。”
雁惊寒冷眼旁观,话语不停,说到此处似乎隐约带讽,但很快又消失不见,只略微加快语速接着道:“我猜一开始,暗随兴许还不忘有意无意误导你,让你以为李家村之事与雁不归有关。
如此一来,则正可令你们父子同心,同仇敌忾。只是你年纪尚小时或许还可被轻易蒙骗,但你在暗堂愈久,则必然愈会心生怀疑。。。。。。”
正如十一身为暗堂之人,几乎是在看到官府文书上有关李家村当年情状记载的第一眼,便已同雁惊寒一样有所怀疑一般,昭影自然也十分清楚暗卫杀人的手法。
一场大火确实可以烧尽许多东西,但却无法将李家村村民割裂喉骨、一刀毙命的伤痕彻底掩盖,纵使时隔多年,也只需开棺一探便能确认。
更何况昭影还保有当年记忆。
自然,如此一来反倒证实了此事与暗卫有关,更甚者这或许亦是暗随索性“物尽其用”,用以引导昭影的一点。
但另一方面,雁惊寒想,随着暗随刻意对昭影的扶植,昭影在暗堂地位愈高,便愈能纵观暗堂行事之规则准法,与此同时,他必然也多少对雁不归有所了解。
暗堂行事向来以隐蔽为重,莫说雁惊寒想不出会有何事将揽月楼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小小村落牵连起来。
就说即便真有,雁不归虽然心狠手辣,但却并非什么草菅人命的疯子。李家村所居皆是些不会武功的寻常百姓,以雁不归之性,只需命暗卫悄无声息将相关之人处理掉即可,又怎会闹出如此大的阵仗,平白引人注目?
那么假若此事并非出自雁不归命令,这个杀害整个李家村的暗卫又是谁?目的又是什么?
许多事情,往往只需抓住某个线头便能将一切梳理清楚。
时隔久远,若说雁惊寒所说皆是推论,但于一直以来都亲历其中的昭影而言,则必然早已察觉不对。
而疑心一旦生出,便只差验证。
雁惊寒字字笃定:“想来在你依令取暗随性命前,雁不归已让你疑心得证。昭影,你之所以杀暗随,既是奉命行事,亦是为整个李家村并你母亲报仇是吗?”
雁惊寒自问实在太过清楚雁不归手段——暗随竟敢背叛他,妄图利用姜落云取他性命,雁不归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儿子亲手杀他。
他想,依照当时形势,雁不归杀暗随已是势在必行,假若当时没有恰巧碰上十一出手,又或者无论如何昭影未能成功,他也必然留有后手。
随着雁惊寒此言落地,昭影一时并未开口。
揽月殿前双方人马的打斗犹在继续,趁得此处格外安静起来,只是这安静更像是某种杀机毕露前的征兆。
“是。”直到不知过了多久,一道低沉嘶哑的声音传来。
至此,一切推测皆已验证。
雁惊寒闻言点了点头,只见他收回视线,略微转头与十一对视一眼,仿若某种信号般,神色间近乎有些漠然地道:“但你到底还是如暗随所愿,走上了与他如出一辙的道路。”
话音落下,雁惊寒抬步往里。
与此同时,剑光闪过,只听“铛”的一声,是十一挥剑斩在昭影剑鞘。
--------------------
“但你到底还是如暗随所愿,走上了与他如出一辙的道路”还有后半句大雁没有通过嘴巴说出来,也即“既如此,你也该有同暗随一样的下场”
另外之前有读者在最开始的时候评论过说不理解雁惊鸿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这章我想说不理解很正常,因为雁惊鸿这个人其实就是思想、性情都已经扭曲了。。。。。。
ps:正好也要在这里断章,先更六千字证明我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