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第2页)
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着褐色春绸长袍,戴一柄圆形金丝眼睛,装得一派文人风雅,实际上是做外贸生意起家。
程筝刚刚出了汗,现在正缺水,一边抿茶一边回忆。
娶的太太是宁波人,娘家在天津做过一段时间的生意,劝业场旁边那个最大的洋货商场就是周太太独有的,周峥送给她当家本的,货物也是从周家的轮船上走。
周峥年轻时在轮船局做事,后来外国资本入侵,转做起洋人生意,到现在一家独大,人脉通天。
更不用说他几个儿子,大儿子周怀良军校毕业,雷厉风行爬上旅长少将的位置,有这根擎天柱撑着,没人敢得罪周家;老二方秋水,在美国留学,应该马上就要回来,但程芸菁说老二之所以不姓周,只因他并非周峥的亲生骨肉。
周峥的二太太是他从小的青梅竹马,强取豪夺来的,夺来的时候肚子里就已经有了种,周峥竟甘心给别人养孩子,也是唏嘘。
最后,那个小儿子周怀鹤,是最没用处的。身子差,早年也不在周家长大,在他香港的姨妈那里,他似乎也遗传了五姨太的体弱多病,整日就是喝药。
但姥姥说这人只是擅长扮猪吃老虎。
程筝走神想着,吃了一口茶叶进去,吐进杯子里也奇怪,只能面色古怪地嚼了咽下去。
周峥瞧了她一眼,王利民忙打哈哈:“乡下丫头,不懂这些,连茶叶都吃,周爷别见怪。”
“什么事?”周峥端着鹅黄色宋瓷茶盏,吹了口浮沫,问姓王的。
王利民谄媚道:“这不是听说您近来病了,前阵子我底下的一个佃户缺钱,将他闺女卖给我作佣人,我一瞧这名字,正好是老爷子您需要的。”
话说到一半,用胳膊肘怼了怼程筝,吩咐:“快将八字写下来给周爷瞧瞧。”
佣人递上纸笔,她刚准备拿起笔,忽又想到不应该:“我一乡下丫头,不识字。”
被揪住错处就不好了,这里的程筝不应该念过书。
王利民“啧”一声,叫她报,好在姥姥也交代过,程筝就念了出来:“庚戌年、甲申月、丙午日、己丑时。”
“半夜出生的……”王利民将纸片递给周峥,“您看看合适么?”
周峥还在审视,这姓王的嘴里就跑过一溜火车:“周少将平时对我照顾有加,这不,我一听说这事就立马给您寻人来了,毕竟是这么深厚的关系,是吧老爷子。”
主沙发座上的人瞧了瞧这八字,说:“是在何师父给的范围内,名字也合适。”
何师父也是青檀山上下来的道士,程芸菁说他是玉玲的师父,平日里给人相面算命,一般较大的军阀都会养一两个相士,算风水,算从哪里进军,成功率如何,图个吉利。
这位姓何的师父本是周峥给周怀良找的,但周怀良不信这些,推拒了,老爷子就收着自己用,总之对周家来说,多养一张嘴也花不得几个钱。
听见他这么说,王利民笑呵呵拍手:“这不恰好了吗,周少将知道了肯定也为您高兴。”
周峥似乎不大在意,纸片一放下,起身欲上楼,只道一句:“先留下吧,八字我回头再拿给何师父看看。”
跟养个小鸟小猫似的,不当回事。
王利民面露喜色,心想自己又能在周怀良面前邀得一功,目的也算达成,只是苦了这小丫头。
他遗憾地瞧了瞧程筝,暗自心道:如果周少将收她,哪怕没有名分,也比伺候周峥强。
再不济,其实自己也比这老爷子强。
当然,这番攀比的话他自是不敢在周峥面前讲,也只能在心头想一想。
“你就好好留在这里罢。”王利民还觉得自己也算做好事,“总比留在你那农户家里好。”
程筝坐着不动,两个烦人的人走后,她终于能松点劲儿,刚准备抓一把瓜子嗑,不料那本就敌对她的小丫头将盘子一夺,冷哼一声甩着麻花辫就走了,不给她吃。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