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第2页)
事情尚在调查却走漏了风声,锦衣卫脸色有些难看,参与调查的两位千户也有些惶恐,忙跑到傅煊跟前表忠心,“大人,属下已询问过底下的人,一个个嘴巴都严得很,没往外透漏半个字。”
傅煊神色不变,似乎早有预料,淡淡说:“起来吧,怨不得你们。”
他选的这两位千户,行事再谨慎不过,底下这批锦衣卫,也从未出过岔子,消息并不是从他们这儿走漏的,显然幕后有人在推波助澜,“陈宪,你带人去查一下,是不是有人故意放消息。”
参四皇子的折子越来越多,不仅有秦王的人,还有五皇子安王的人,六皇子的舅舅也插了一脚,此事干系重大,几位阁老不敢拿主意,便由顾阁老出面,将折子递去了景华殿。
侍卫进去通传过后,顾阁老才拿着折子踏进殿内,他一身绯色衣袍,步伐沉稳,甫一靠近,便听到殿内传来了成元帝的咳嗽声,声音密集短促,如公鸭雷鸣,听得人心口沉闷。
内侍忙拍了拍他的背,服侍他喝了药。
整个殿内都弥漫着一股药味,窗边的鎏金熏炉里燃着安神香,烟气袅袅升起,在室内盘旋不去。
顾阁老步伐沉重地绕进了寝殿,他没敢直视龙颜,余光落在了帷幔上,角上绣着的金龙在昏暗光线下若隐若现。
他压下心头的沉重,忙跪下行了拜礼。
“顾爱卿平身吧。”成元帝也不过六十出头,如今两鬓花白,面部的皱纹像一道道沟壑,眼袋也下垂着,再也不复以往的好颜色,一句话都说得有气无力。
顾阁老险些落泪,这两年皇上的身体每况愈下,也不知能熬个几年,安国公伤了肺腑,每逢冬季,也时常咳个不停,听声音都不如他咳得吓人。他没忍住问了一句,“皇上怎地咳这么厉害?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
成元帝压下咳意说:“只是又染了风寒,多养养就好了,今日有何要事要奏?”
成元帝身子骨大不如之前,奏折都是几位阁老批阅的,碰见重事,要事拿不定主意时,才会找他裁决。
顾阁老将事情复述了一遍,“兵部尚书、礼部侍郎等十几位大人都上了折子,说秦王窝藏兵器,罪同谋逆,务必要严惩秦王,才能以绝后患。”
“严惩”两字,让成元帝神情恍惚了一刻,曾几何时,一群大臣也曾一个个递折子,要求严惩太子,结果案件尚有疑点却逼死了太子。
成元帝没忍住,又咳了一阵,方开口,“可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兵器是秦王所铸?”
所谓的证人,只能证明秦王府的人将兵器运到了深山里,铸造兵器的证据自然没有。
可窝藏兵器仍是重罪,如今秦王仍好好待在秦王府,其他几位皇子哪里会坐以待毙?顾阁老也是怕旧事重新上演,才找成元帝拿个主意。
成元帝说:“锦衣卫早在几天前就发现了兵器,此事朕已交给子璋,他会彻查清楚,案子未结前,你且压下折子。”
子璋便是傅煊的字。
顾阁老领命退下后,成元帝便让人宣了傅煊,傅煊同样一袭绯色衣袍,衣襟绣有飞鱼图案,他身姿挺拔,骨相绝佳,身上有股与生俱来的贵气,面见圣上,跪下行礼时仍显得不卑不亢,“臣傅煊,拜见皇上。”
成元帝望着他的目光,带了丝无奈,他咳嗽了一声,说:“不必动辄下跪,起来吧,查得怎样了?消息怎传得如此快?”
傅煊是他看着长大的,办事一丝不苟,再稳妥不过,也从未出过纰漏,事出反常必有妖。
傅煊将供词呈给了成元帝,如实禀告了一下,“臣让人查了消息走漏的原因,入宫前逮到几个散发消息的光棍,据这几人招供,有人给了他们十两银子,让他们散播秦王私铸兵器一事,臣正派人寻找指使者。”
果真有人操控此事。成元帝闭了闭浑浊的眼,神情愈发显得肃穆,去年自打在寝殿晕厥过一次,他就没再亲政,饶是如此也能感受到皇子间的争斗有多焦灼。
如今连兵器都敢私铸了,一个个都巴不得弄死对方,好登上九五之尊,他还没死呢!
成元帝胸中一阵憋闷,半晌才吐出一口浊气,“务必尽快查明此事,若人手不够,就从金吾卫抽调。”
“臣领旨。”
傅煊打算退下时,成元帝才想起一件要事,他刚刚成婚,按理还在休假中,刚大婚却摊上这事,以他的性子定然一心扑在公务上,势必会冷落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