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第2页)
始皇帝相信,近一个月过去,他已经把养鸡仙官抽的黔驴技穷。
始皇帝指点了女儿的字,问过她背书的进度,这才开始结仙缘。
在这点上,姜乐是真的很佩服始皇帝——他很有自制力,过了最开始的规则摸索期后,如今陛下每日就是定量抽取一珠,无论欧非,绝不上头,哪怕手边就躺着一匣待用的珠子,哪怕加氪对他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这让曾经抽卡抽部件上头,常编出八百个理由蛊惑自己氪金的姜乐服气极了。
她也与九野探讨过:大概每个合格的领导者,都很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除了对权力的欲望),这也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磨练。
毕竟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近乎无限制的皇权搭配人性的弱点,就会变成无尽的享乐、惫懒、索求于天下。
——眼么前就有例子,她知道的时间线上,秦二世胡亥就曾跟赵高说过:朕已君临天下,就是要看世上最好的景,听最好的曲,享受尽世上一切能想象到的快乐!什么尧舜禹,都贵为天子还要吃苦当真是不能理解,朕的宗旨就四个字:肆意极欲!
凡能君圣主,在精神上,对待自己其实都是近乎于苦行僧般的苛刻。
而很多皇帝执政后期,终究是败给了自己。
*
竹简‘噼里啪啦’落在殿内早就准备好的一只敞口大畚(簸箕)中,声音清脆如落雨打屋檐,还是很悦耳的。
始皇帝也很熟练先伸手扒拉一下。
如果有颜色异常的卡,在其中还是比较醒目的。
“诶……”随着始皇帝的动作,姜乐瞥见一抹镭射光一样的亮银色。
说时迟那时快——始皇帝目光梭巡银卡的时候,花眼近乎不治而愈,手更是又稳又准,鹰隼叼兔一样把一张银闪闪的卡片给拎了出来。
银光闪闪的卡上,最显眼的是一张图画。
最近被迫学习了太多‘蛋’知识的始皇帝,看到这张图,下意识觉得:这像是……许多签子穿了蛋放在架子上烤。
倒是姜乐见了这张熟悉的图,立刻眼睛一亮:算盘!
这可真是抽出神器来了!
若不是此时已有算筹,姜乐觉得,算盘可以算是一张金的:这是罕有的,在时间跨度和专业跨度上都如此之大的工具。
从古至今,一直到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算盘都是计算的最佳工具。
且小到三口之家的记账本子,大到导弹弹道,都可以用算盘来计算。
那真的是也可以做王谢堂前燕,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算盘”。
始皇帝念过这两个字,看了正面算盘构造图纸,又翻过去看算盘的使用说明并最基础的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
姜乐听到了耳熟的话:从此后,在秦朝可以用‘三下五除二’这个词儿啦!
很快,始皇帝也意识到这件器物的妙用。
他是个务实的君主,奏疏上是不要看‘海内升平’‘四夷无事’这种虚话的,他要看实实在在的数字,故而每日都要接触许多‘数学应用题’。
各郡各部官员只能上报自己的工作,到了始皇帝这里,还要再召尚书吏(秘书团)来计算各种他需要的数据。
比如——
始皇帝觉得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就对姜乐讲起商鞅当年禀于秦孝公的强国十三数,君王只有知道自己治下这十三项才能不使国家衰弱: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语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
“背过了?朕明日要问的。”
姜乐:……古人总觉得过目(过耳)不忘是基本技能似的,她准备明日再请教冯老师这十三数。冯安讲的细致,寓教于乐,能让姜乐记得更清楚些。
数算是万物的基础,也是治世的根基。
始皇帝对数学是很看重的——如今张苍正在精选自古有之的各类数学问题,编写《九章算术》。
这些数字算筹也能算,但算筹就像始皇帝曾经教给姜乐摆放竹片计数原理一样,是把各色木制小棍子通过纵横排列来代表数字。
算小账还行,掏出一小把竹棍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