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臣(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咸阳宫宫观数百,其中章台宫是数代秦王的朝宫,乃秦的代表性宫殿,是为苏秦笔下的‘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

始皇帝也多在此行朝臣廷议,处理政务。

冬日天黑的早,未至水下尽刻(晚六点),寺人们(秦时宦官的称呼)已然早早点上了灯,然后悄然退了出去。

殿内只有议事的君臣二人——始皇帝与廷尉李斯。

始皇帝对寻仙之事兴趣浓厚,于是家常多是靸望仙鞋,衣丛云短褐。*

然而,哪怕是这样飘然闲逸的打扮,把他放到千人、万人中去,依旧会被一眼辨认出来。

那是种君王久居上位者的威势。

灯下光影处,始皇帝眉目深长,顾盻有威,大约只有李斯这种简在帝心,常在君侧的重臣,能够从容应对。

两人谈的是国家根基相关的要紧国政——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其实秦国早已实行郡县制多年,这些年秦军每灭一国,便在当地设郡县,将其纳入秦的统治体系里来。

倒是从去年六王毕四海一后,朝上越来越多的声音提出:如今国土广袤,是否应遵循周王朝旧礼行分封制?

直到昨日,由左丞相王绾率诸多朝臣们正式请奏:陛下,天下一统,该按照周制给诸位公子封国建藩了。

始皇帝接到这份奏疏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开廷议令群臣讨论。

这也是陛下惯常做法:关于某件朝政大事自己先不表态,让诸臣工发言,以观谁与他心意相合。

周制典范在前,丞相带头上奏在后,今日廷议现场,九成九的臣子都表示支持分封制。

但就在群臣纷纷附和之时,李斯极为敏锐地站了出来,坚决表达反对意见:“不可!”

李斯当时心中的想法便是:同样的错误可不能犯第二次。

去年也有一场类似的廷议,议的是陛下帝号。

那时齐国归降,天下一统,整个咸阳城就如同浸润在一场辉煌圆满的梦境中。

当时也是左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等人商议过后,一起上奏: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又以泰皇最贵重,请陛下上‘泰皇’尊号。

然而陛下却没有同意。

显然,那一次所有人都没有做到陛下心坎里。

他并不要古已有之的尊号,哪怕是其中最尊贵的也不行。

陛下直接下诏:只留了‘泰皇’的皇字,再加上古帝位号,称‘皇帝’。

李斯至今还记得陛下当时的话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李斯原以为自己深明帝心……然陛下那时展露出的野望与魄力,还是让他震动,并让他反省。

“始。”

一统六国对陛下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始!

那一回廷议后,李斯一夜未眠。

直到清晨的阳光劈开层云,照在咸阳城——照在这不只是列国之一秦国的都城,而是大秦帝国的都城时,李斯更加深刻意识到:陛下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时代,他要做的与先人皆不相同,要创立一套后人万世不变之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