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对峙(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她轻巧地吐出三个字,嗓音清脆,态度利落,落落大方地在四面八方的视线汇集中,行至矮几前。

在一众全是贵女并宫人的人群中成为视线中心,此女走路不缓不急,不提裙摆,未乱肢体,只这份心性,便让人印象深刻。

有不认识她的,心生好奇,便问身边人。

“这是哪家的女眷?”

认识的人答:“工部虞门司侍郎姜绥安之女姜姒。”

不过一位四品官员。

那问话的人眼底霎时浮过一抹轻视。

“怪道不认识呢。”

自幼生长在京中的高门子女,各式宴饮花会中常聚集碰面,即使不认识多少也会有几分熟脸。

问话之人见姜姒容色不俗,却脸生,以为她并非京中人士,而是哪一方王侯或总督之女。

那问话的姑娘是贵妃的甥女,因姨母受宠,常出入皇亲国戚宴请的场合,少见小官之女。因为看姜姒气度不凡,不是小门小户能养出来的,便先入为主了。

实际,姜姒出身不算高却也不低,家中几位长辈入仕为官,算不得满门显贵,也称得上世代簪缨。

只是和这些出身王侯士族,高官勋贵之家的姑娘相比,顿时就被衬了下去。

那问话女子高扬了下巴。

容貌与气度比不过,身份上能胜一筹,也让人满足了。

姜姒不知道这些。

她站在矮几前,望着那插着花木的四方花瓶看了又看,思忖过后,徐徐道来。

“这箭竹竹节处时有间隙,前后釉色深浅变化有致,看起来像是汝窑王皖之的落笔习惯。我祖母有一套出自他之手的茶杯,所绘箭竹也是如此落笔。”

众人听后纷纷点了点头,信了她所说。

让人品鉴字画不难,画作能从构图、落笔、内容、着墨等等许多方面去评。

可品鉴瓷器没有那么多的依凭,只能靠大量的经验与细致入微的观察。

那主动唤姜姒过来的人,便是知道她家中祖母、叔父都喜欢收集瓷器。

姜家收集着四大窑各色样式的瓷器,姜姒从小跟着长辈耳濡目染,她便想着,姜姒说不定能看出些关联。

这不,果真辨认了出来。

那圆脸姑娘夸赞一句:“阿姒姐姐好阅历,好眼力。”

一道不赞同的声音传来。

“我看不像。这一面画的菊,形态饱满篡如绣球,可我记得那王皖之只画形如龙爪、细如钩针的瘦菊,何曾见过这样形态的菊花?但我记不清了,要叫云朔哥哥来问一问。”

这位说话的女子姜姒熟悉,她是文寿伯府的二姑娘,名唤柳蔚宁。

与她口中的“云朔哥哥”沾着一些亲,两人算是表兄妹。

姜姒听她提及那云朔哥哥,眉心微微向下,面色有不易察觉的冷却。

虽说柳蔚宁与她素来不合,常常在各种事上与她较劲,可姜姒只当她心思闲、心眼多。

到底只是小姑娘罢了,不惹大事,并不讨厌。

可她口中的那少年,姜姒是真正不待见的。

没多久,因为柳蔚宁早就将人请了过来,一群仪容不凡的年轻公子从池边款款走来。

为首的人,正是骠骑大将军谢珺的长孙谢云朔。

他虽未及弱冠,却早在十四岁便随父出征,去锦服、入沙场,随军征战,立战功、获擢封,做校尉,领兵百人,奇袭外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