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归正人(第2页)
在农夫带头之下,人们接二连三签契,把皮手套领了个精光。
*
许念拿着一张契纸在事后找到丁老伯。
“这契纸是自愿的。”丁老伯一边掌舵,一边对许念道,“你如果不相信我,不按手印就好。”
许念靠在栏杆边,笑了笑道:“从一开始你就不单是只想招猫将军,而是再拉两个人来帮你减免过税的,是也不是?”
丁老伯乍一听显得有些意外,但毕竟是经验老道的舵手,很快恢复镇静。
二人对对方所说的都心知肚明。
许念在南迁之前打听过今年汴河过税的征收政策,似他们这样从北方躲避战乱来的流民在官府公文之中叫做“归正人”,归正人携带的行李可以免除过税。
他感叹丁老伯何其精明,北上接货顺路接流民,既收取坐船的钱,又用小恩小惠让乘客帮忙他免去了百分之二的税钱。
“许二郎啊许二郎,都说做生意的读书人是最难糊弄的,果不其然。”丁老伯拍着绳索,意味深长地笑道,“可你毕竟没有离开过汴京,对世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许念道:“愿闻指教。”
丁老伯道:“你拿这话来问我,可有想过为什么之前的几处渡口我们不用这样的手段?”
许念道:“沿程的过税难道不同?”
丁老伯点了点头,拉过船舵,坚定地望向前方:“宁陵渡口现在是一座买扑渡口,不仅征收过税,还要把疏通河道、维修栈桥等成本分摊给来往船只,算下来比平常要高出一倍。”
许念道:“买扑的渡口?”
丁老伯道:“我的主家也算临安有名的义商,早就给我们立下规矩,凡渡口税率和官府相差不超过二成则正常交纳,但遇到像宁陵这样的黑渡口,则该用的手段一样不能省。”
许念听完有些触动。
买扑指的是官府把官营机构承包给民间商家经营的做法,先前他在翠云楼买的来自青州正店的莲花清酒就是产自买扑的酒坊,只是他没想到如今连宁陵渡口都可以由民间承包,足见南方朝廷对经济开放而鼓励的态度。
买扑制是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民间商家以极高的价格竞争买下渡口,然后让羊毛出在羊身上,向过往船只收取高额费用来牟取暴利的情况。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丁老伯的这种做法看似狡猾,其实也算是变相使各方利益趋于平衡。
船缓缓驶入渡口,抛下绳索,在岸边的牵拉之下停靠在栈桥边。
两岸有工人在种植柳树。
河口还有一处刚刚堆起还没有夯实的泥沙。
在宁陵渡口的牌坊之下站着五六名戴着乌纱帽的监渡官和几位小吏。
丁老伯让船工打开各个舱门,放下长木板。
监渡官来到船上挨间检查。
许念低着头站在舱门边。
丁老伯陪同监渡官有说有笑:“大人,我家主人接的都是北方来的流民,朝廷有令,归正人南迁经过渡口可免除过税,不好多留。”
一叠契纸摆在小吏面前。
丁老伯道:“有此为凭,舱中装的都是流民的行李。”
这位监渡官也不是省油的灯,只翻看了两页,背过手,板下脸,一言不发四处审查。
许念被盯得大气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