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成立哈药六厂这玩意一年能赚4亿(第1页)
这次京城之行,林天看着妹妹为了一支青霉素而发愁,心里十分的难受。同时,看到老百姓因为青霉素昂贵的价格而遭受病魔的折磨。所以,林天下定决心,必须把青霉素的价格打下来。目前,青霉素的价格大约为每支20万单位的售价1500元(约4大洋),相当于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目前青霉素属于稀缺药品,主要供应医疗机构和伤员救治,普通民众难以负担。可以说,青霉素的价格极高,每克售价超过黄金价格的6倍。自打二战开始,青霉素作为战略物资被鹰酱垄断。1943年一吨青霉素价值83亿美元(约675吨黄金),相当于可购买5000辆虎式坦克或4000架b-17轰炸机。虽然,1944年汤飞凡团队成功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但受限于发酵技术,产量有限且成本高。加上果党政府放弃自主生产计划,长期依赖进口,加剧了价格居高不下。同时也妨碍了青霉素的发展。以至于老百姓难以用上青霉素。所以,林天必须把青霉素的价格打下来。这不光是为了老百姓,还是为了半岛战争那些受伤的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鹰酱不仅垄断青霉素成品,还封锁了玉米浆、乳糖等关键生产原料的进口。导致一剂青霉素针剂售价高达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以至于前线的伤员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更可恨的是,让果党特务机构有机可乘,策划的“901计划”,企图通过走私掺入神经毒剂的青霉素毒害志愿军伤员。林天决不许这种事情出现。按照林天的保守估计,整个半岛期间,青霉素的总使用量保守估计在150万至300万支之间。而霍英栋通过特殊渠道只为志愿军运输了50万支青霉素。如果剩下的200万支需要购买,按照每支200美元来算。就需要4亿美元。这是一个庞大的字数。如果研制出青霉素,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这就相当于狂赚4亿美元。按照鹰酱的生产进度(1945年),一年可生产6500亿单位(也就是1吨)。这玩意一年狂赚4亿美元。“我的乖乖,这比军售强多了。”林天内心掀起了一阵阵狂热。必须把青霉素搞出来。说干就干。有了前车之鉴。林天为了避免陷入原材料的封锁,决定不能再用玉米浆和乳糖等作为原料。替换全新的培育原料,那就需要时间去找替代品。所以,林天快速成立科研小组。“老赵,你去找一些有生物方面知识的技术人才或者是留学生。”“厂长,找他们干嘛?”“研究青霉素,把国内外青霉素的价格打下来!”嘶!!早已习以为常的赵天明还是略显震惊。林天不是军工专家吗?他居然还懂化学基因培育?简直是全能啊!由于有林帅和胡公等人的全力支持,赵天明很快就找到一批专业的化学人才。同时,在毛熊援助下,成立第一个制药厂:哈药六厂。设备,人员全部到齐。“肖莉,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制药厂的负责人!”肖莉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女孩,短发下长着一张精致的脸蛋,大眼睛,小嘴巴,全身散发着一种干练的气息。不过让人一眼记住她的是那匀称,凹凸有致的身材。“厂长,军管会已经吩咐过了,我们全听你的安排……”“嗯,哈药六厂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培育出青霉素菌株,一年之内实现量产。”肖莉之前跟过汤飞凡团队,对青霉素也有一定的了解。“青霉素不止是战争必需品,也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救命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大叶性肺炎、淋病、梅毒等都是无药可治的病,但青霉素却可以做到药到病除。”“所以被老百姓称之为神药。”“眼下,国内战争结束不久,瘟疫四处横溢,各种各样的病毒和细菌充斥着人间。”“青霉素的研制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显然,肖莉第一反应还是以解决国内老百姓用药难为主。“当年……要不是果党放弃,我们早就实现青霉素量产了。”肖莉分析道:“厂长,我们之前是从旧皮鞋等物品中分离出‘帚状霉菌’,虽然这是生产青霉素的关键菌种,但效率极低。”“根本不适合量产。”肖莉之前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液面培养法),经过数百次实验,才成功制出首批青霉素制剂。这种方式距离量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次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国家,采用玉米浆和乳糖来培育,您认为如何。”听完肖莉的专业分析,林天知道把青霉素的重任交给她,那就放心了。林天:“确实,鹰酱的研发团队发现用玉米浆作为培养液可将产量提升20倍。”“同时,从发霉哈密瓜中分离出高产黄绿霉菌(每升产40单位青霉素),显着提升效率。”“加上,鹰酱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可以快速实现青霉素的批量生产。”“在二战时期,鹰酱把青霉素优先供应二战战场,挽救了大量伤员生命,不过,鹰酱也发了一笔战争财。”“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使用玉米浆和乳糖作为原料,因为,一旦被西方国家封锁原料,我们之前的努力全都是徒劳。”“既然要研究,那就必须研制自己的国产青霉素……”听完林天的分析,肖莉露出惊讶的表情,她没想到,林天对青霉素这么了解?“那,厂长,我们应该如何研制自己的国产青霉素?”……也不知道大家看得怎么样,:()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