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殿试下(第1页)
会试入榜的第二次的排名特意呈到龙案前。东庆帝直接扔了砸到主考官的脑袋上:“朕要的是能为朕解决问题的官员,而不是酒襄饭袋,这些绣花枕头的东西,朝廷还不够多吗?你能干就干,不能干滚!”主考官被骂的狗血淋头,抱着又没发出去的榜重新回去。这次的用时更久,足足三日才出结果。众阅卷官们把三场试全考的举子们的考卷全部找出,重新查阅。只要是实事求是类型的解题思路的,全部都单独抽出来,再从这些考生里排名入榜。第三次呈到东庆帝御案前的发榜奏折,还有一、二甲考生的抄录题稿。东庆帝看完还是不高兴,不过这次并没有让他们再重新整。名次才就此定下……太和殿上。众考生都在认真的解题中。若不是此次是殿试,有皇帝在,好多人都想抓耳挠腮了。太难了!众所周知的殿试就是策问为主,更侧重时政分析,以东庆律法为辅,再以四书五经为支撑,写出来的东西总不会太难看。可皇上出的题,针对性太明确了!要说以前的科举考试中针对的是朝臣,如丞相等。这次却是直接对上了皇上啊,他们有多少条命也不敢敷衍、更不敢说陛下有罪啊!天灾,罪己诏,国库空虚。哪一个都像是在让他们用题意往陛下的脸上拍啊?可不这样解,这题就没法做!沈书凡认真的想了一会儿,就平静的磨磨,拢袖,下笔,书写。有的举子眼睛的余光看到沈书凡动笔了,也不再犹豫。会试发榜日,沈书凡是榜首会元!他因为身体不好没去看榜,其他人都去看了。尤其对于沈书凡这个会元的卷题看的更仔细,甚至还有人特意抄了一份回去。与自己的同窗等都很深入的解过这位沈会元的卷纸。得到的结论也是很统一:直接,尖锐,就事论事,不掺杂一点水分,该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在卷纸上丝毫不避讳。但他得了第一!当时还有人说这位沈会元走不长远,但此时的殿试,那些认真研究过沈书凡卷题的考生却是暗自欢喜。沈会元的习惯是就事论事!他们也如此,铁定没错。也有人投奔到各府衙门,多多少少的听到朝堂上的事情。丞相以及六部等官员上奏折请旨陛下写罪己诏的事情也是听闻过的。朝廷已经做出来的事,那他们写下来肯定不会错!这么一想就不难了嘛!有那么一小部分的考生就提笔挥毫的写下:天灾乃天降灾祸,……陛下的罪己诏乃应天命,……纵然国库空虚,最有效的法子就是增加赋税徭役,让百姓多多上缴即能解决。还有人写的非常的中庸,反正知道自己不会落榜,就算是进不了前三甲也无碍。毕竟这题是真能要命!太和殿上,众考生挥毫泼墨的解题。文臣武将们一个个的安静如鸡,或站或坐的盯着。他们也想知道这些考生们能考个什么样子来给他们的这位陛下看?殿试所考,按往年要求,所解之题写出的字数约为千字左右即可。一时半会写不完。东庆帝也坐不住,他撩起龙袍,亲自在殿上踱步。偶尔还会挨个的在正在书写贡士的旁边站上一站。当那一抹皇上特有的明黄色站在旁边,胆小的握笔的手都是抖成一团。殿试可是没有更换纸张的机会的,这抖着的手可写不出好字儿的。结果就是皇上站在哪个考生的旁边,哪个考生就一个劲儿的抖着不敢落笔。看了几个都是这样的,东庆帝不由微微的摇摇头。这些考生的卷纸他看过,是很有想法的,就是胆儿太小。好歹也是他自己选出来的人,还是得让他们在有限的时辰内写完卷题的。东庆帝并没有一直看,而是看一个,随后离开,继续去看下一个。等他去下一位同年的考生们的身边看着时,那位紧张的考生才稍微放松了一点点。缓过气来再写字是不成问题,至少能看,不会落笔就是墨点点。沈书凡觉得东庆帝就是故意这样做的。虽然不明白他的真实用意,但绝对不会是无心之失。东庆帝走来走去的,终于来到了沈书凡的旁边。不但站在他旁边,还特意离的特别近,沈书凡甚至不需要用眼睛余光就能感觉到。因为东庆帝站在他的身边,正好挡住了他的光线。如此一来正合沈书凡的心思。烛光太亮,刺眼睛。沈书凡无视那抹在自己桌旁的龙袍和压力,仍然继续书写着。甚至比刚刚写的还要快一点点。东庆帝的眸子动了动:这小子的字儿有长进,而且看起来还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吗?他这个皇帝站在这边,这家伙连个表情都没变一下。,!也是,胆儿小的话,也不敢把京城去的暗卫差点给他杀干净!这倒没什么,主要他挡光了,这个小世子也不吱声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他还打算着只要他出声就治他的罪,哪怕是吓唬吓唬他呢!可惜,他的想法落空了。沈书凡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书写的那叫一个认真啊!东庆帝看了看沈书凡写的卷题,眸子不由的一缩:这小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大胆啊!再去向下一位考生时,东庆帝的心情好了不少。他很期待沈泽宇这家伙的卷子贴出来的那天。到时他一定让暗卫把各府的人得知这卷题时的模样都画下来,他能想象得到,那些老家伙得有多气!气死几个有些难,或者能气病几个也是能让他高兴的……谢丞相和萧尚书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俩人心里都有些拿不定主意,难道陛下打算重用沈家这小子?可是不应该啊!按他们打听到的消息,陛下明明是对这小子有着杀意的!可,再想以会试前两次的发榜,会元都不是他,是陛下发怒换成了他才完事儿。虽然拿着科举舞弊说事儿,还抄了不少人的家,但他们总觉得他们的这位陛下是故意的呢?原因打听不出来,但肯定是此子有何特殊才能让他们的这位陛下下了这么大的力气帮他走到这一步……也就是沈书凡不知道这些老家伙的想法。否则肯定会呸他们一脸!谁家正经人帮别人会想要弄死对方的?沈书凡根据殿试题意写的,很直白。题意他是各写各的,中间有关联,但不多。一切为了中状元,脸可以暂时不要!拼了……:()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