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血吸虫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后世人们的生活真幸福啊!”不知有多少人看到后,从内心深处发出感慨。然而赵一清面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痕迹。她勾勾唇,神色有几分落寞,声音更是低低地自喃,“直到今天,我们都在幻想,要是当初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有今天的科技手段,是否不会出现这么惨痛的局面。”想到这,赵一清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直播系统。“别装死,你既然都能给这么多时空的朝代直播,我让你递送下消息应该很简单吧!”看着从头到尾安静到底的系统。赵一清深深吸一口气。她怕自己忍不住把手机给砸了。吐了口郁气,赵一清也找出地震预测生活常识,“虽然以前没有现在先进的机器设备,可我们却能从动物异常的举止察觉出来。蛙类在震前十五天迁徙,鸟类在地震前七天迁徙,井水浑浊在地震前三天。老鼠乱窜在地震前两天。鸡犬不宁就在当天,笼中鸟惊慌扑腾就在一小时内。所以位于地震带上的人们,日常注意和观察是极其有必要的。”这一刻,不知多少家庭准备养鸡养狗。富贵家庭则准备多多养鸟。也有人看着自己的扑通的鹦鹉,面色一白,他们这里不会是要发生地震了吧!大脑都没来得及转。他提着鸟笼就跑。旁边的人看到后,赶紧跟着跑。只是最先跑到空地上的人此时却十分尴尬,他才发现,自己鸟叫,是因为翅膀被笼子给卡住出不来了。“大家遇到地震千万不要惊慌。能跑就跑,跑不了先观察周围是否有遮蔽物品,躲在承重墙和空间较小的房间,护好脖颈。如果出现埋压情况,一定不要立马大声呼救而是尽可能保存体力,也可以用砖块敲击墙壁进行自救。”忽地,赵一清眉目蹙起,“大震之后必有大疫。就像前段时间缅甸发生的七点九级大地震。就是交趾和安南。地震后,瘟疫、疟疾和登革热等流行病大面积传播。主要原因就是地震导致污水和饮用水混在一起,人们不得不饮用含有病菌的水。而且缅甸位于热带地区,高温加剧蚊虫的繁殖。从而加快瘟疫的传播速度。所以大家第一点,尽可能饮用煮沸过的热水。第二,人员配备口罩,并进行大面积消毒。熟石灰就具有杀菌作用,但长时间跟空气接触,它的杀毒效用会减弱。第三,把患有疫病和普通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交叉传播。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些,大家要是有什么问题,直接说就好。”说了这么多话,赵一清有些口干舌燥。她喝口水润润嗓子。下一刻,就看到弹幕上对治疗瘟疫的询问。赵一清赶紧上网查找资料,“提到瘟疫,我们就不得不提医圣张仲景。他生长于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瘟疫横行。据《伤寒杂病论》记载,其家族两百余人十年间死亡三分之二,其七成死于伤寒。这一惨状促使他弃官学医。经过一系列研究,张仲景发明出一种叫‘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有两种。一个是麻黄,一个是石膏。到了明末,名医吴又可在医治瘟疫时发现石膏退烧还是太慢。于是他选择加入大黄。后来名医吴鞠通用金银花、连翘辅以其他药物,‘银翘散’从而一直沿用至今。”记下来,赶紧记下来。就连张仲景看着后世人的研究,都眼前一亮。果然,医学还是要交流。不能闭门造车啊!吴又可和吴鞠通听到自己的名字,笑着看着面前的中药。当然,内心的窃喜更是掩盖不住。谁不知被天幕提及的人如今可是寥寥无几。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更是欣喜地看着自家父亲或好友,“行啊!”“至于疟疾?”赵一清边找资料边讲,“前几天我跟大家聊天的时候,有提到过屠呦呦女士。她便是通过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来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而金鸡纳树皮、常山也都是抗疟疾药。至于现代的疟疾研究,是用仪器从青蒿提取,所以”不必再讲。他们没有。不过,有这个药方已经非常不错。已经能拯救很多人的性命了。而葛洪看着自己的妻子,两人都是医药大师,趁着他们年轻,还是要多多写书,多多教授他们身上的医术。“对了。”赵一清忽然想起古代另一个困扰人的疾病。“血吸虫病!”此话刚出,长江中下游各省很多地区的人顿时脸色大变。很多人看着自己的肚子和肿胀的腿,凄苦的眼中蒙上层光亮。既然主播讲出,是不是有办法。下一刻,赵一清的声音便继续,“造成的原因之一是带虫卵的粪便入水,还有水中存在钉螺的水域,当人和牲畜接触这些水时,便会很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特别是牛,为重要传播源。而钉螺是血吸虫主要的寄生体。所以首先要进行灭钉螺行动,可以把石灰和草木灰撒入水田,或是直接消灭钉螺,直接杜绝钉螺繁殖。或者入水时用布裹腿、涂抹油脂防止入侵。而古代,也有很多治疗血吸虫病的方法。首先是驱虫杀虫,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了雷丸和贯众;而在张仲景所着的《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鳖甲煎丸,现代更是证实可以抑制肝纤维化。还有《伤寒论》中的五苓散。以及结合针灸疗法中的敷脐疗法,用甘遂、芒硝淹末敷在脐上;针灸调气,在《针灸甲乙经》中,选取水分、气海、足三里等穴。食疗上有鲤鱼赤小豆汤,并且忌食生冷。但由于古代缺乏关于病原体的特效药,所以很难根治。”:()短视频直播:开局给老祖宗们暴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