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印记(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纽约吗?这是一句后世耳熟能详的句名,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努力。但这句话若是放在大明,放到大明朝堂诸重臣的身上。那就是个屁!才凌晨四点就好意思拿出来嚷嚷?大明的早朝,寅时四刻(凌晨四点)才开东华门,放文武百官进宫等候。等到了卯时初(凌晨五点)才算正式开始。上朝是国家大事,不管是谁都不会更不敢迟到,都是早早的赶到宫门外等候。一些家离宫门较远的,夜里凌晨一两点钟,就要起床梳洗准备。并且每天都要如此,一年之内少有几天能清闲。比起他们凌晨四点的纽约够看吗?此时正好是丑时初。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让赵好德准时睁开了眼,稍微醒醒神。便直接起身下床,丝毫不留恋温暖的床榻,穿上鞋子再披上一件棉袍,径直去了隔壁的书房。在那里早有一名老仆在等候。温暖的火盆,驱散屋中的丝丝寒气,刚出锅的白粥配小菜,已经不再那么烫正是好入口的时候。角落里,洗漱用具早已备好。衣架上,官袍官帽整齐放置。特别是官袍胸前活灵活现的锦鸡补子,最是夺人眼球,活灵活现。就在两天前。朱元璋当朝大加赞赏赵好德。说他在空印案后,以左侍郎之职暂掌户部事宜,不仅在短时间内使户部恢复运转。还迅速地处理好了大量积压政务,丝毫没有耽误军国大事,保证了朝局的正常运转。并且人口,田亩,税收,钱粮……等诸多事务,也一样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因人手的短缺,而有丝毫的懈怠,丝毫疏漏。甚得他心。于是便擢升他正二品尚书,总理户部事务。一石激起千层浪。户部乃是大明的钱袋子,而户部尚书就是这掌管这钱袋子的人。纵然在任上不行什么贪腐之事,那也是好处颇多,受益匪浅。众所周知的道理,拿一块肥肉再放下,肉不缺一点斤两,但手上却沾满了油花。这个位置。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虎视眈眈,想尽办法想要将其收入囊中,可最终却都是失望而归,没有一个能够如愿。其实早就有人预料到,户部是钱袋子,皇上不可能让其落到任何一个派系手中。只有谁都不靠的赵好德,才是最佳人选!但预料归预料,事实归事实!他拿走了这个位置,让很多人都不高兴,不可能就这么完了!可更出乎人预料的事情,很快发生。对户部尚书之位,最是虎视眈眈的胡惟庸胡相,在皇帝擢升赵好德为尚书时,居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下朝后,更是直接对其表示恭贺。搞得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胡相这是什么意思?赵好德这人,那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可能被人拉拢。他赞同恭贺有个什么用?特别是他门下的人,那更是不知所以,直接找到他询问,对此胡惟庸只是笑笑不回答。一副神秘莫测的模样。赵好德他站得越高,风浪就掀的越大。这风浪若是能直接砸下来,浙东肯定要吃一个大亏。若不能砸下来,那赵好德现在站的越高,未来就会摔在的越惨,怎么他都不亏!所以他才赞同恭贺。等着看好戏……不过这事他不能说,锦衣卫的耳目太可怕,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传播出去,他上头可是还有人的。而赵好德也不是一个傻子。他清楚胡惟庸,这一番举动,哪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心里指定是没安好心……简单的洗漱一下,让老仆帮着理好头发,再穿戴上官服官帽。赵好德静静的用着早饭。眼睛却时不时的看向一边,那里放着一本他这两天,才刚写好的一本奏折。身为户部尚书,正二品大员,他理应要为国着想。现在朝廷官位空缺严重,特别是他管辖的户部。那更是人手紧缺。许多部门的人手连标准的一半都不到。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那都是虚的,现在他都是把人当牲口,连同他自己都是一样!完全不当人!若不是他身为尚书,要上朝要注意仪容仪表,赵好德他连家都回不来,所以他抽空绞尽脑汁,又在一位子侄的提醒下。想出了一个办法。想出来的……一个好办法……呵呵……哪有那么巧的事情……赵好德官场沉浮那么多年,几件事凑到一起,再有人那么稍微一提醒。什么事想不明白?胡惟庸,浙东,官位,朝堂……里面的水很深。可是他就算明知道这是坑,赵好德也依旧要往里跳!他是北方出身,比朝中任何人都要清楚,北方诸省真正的情况,所以他知道若是此策能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对北方诸省学子代表着什么!同时他又是户部尚书,知道朝廷到底有多缺官!如果能填上,他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天地良心,他手下的人,这些天已经开始让大夫上门,去到衙门里守着。方便撑不住,累倒的时候,能够及时救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载,功名利禄如过往云烟,唯有三不朽能永垂史册,流芳万世不绝!他赵好德不是圣人,无欲无求。可若是说他心中一点担忧没有,那肯定是假话无疑。策是国策。但这也是在刨朝中诸多重臣的根基,他们肯定不会站在旁边静静的看着。一定会想尽办法来阻止他!呼…………喝完白粥,深深呼出腹中一口浊气,赵好德放下碗筷闭目沉思了一小会。而后又猛地睁开眼睛,精光迸发而出。原已老迈的身体,隐隐之间居然激发出蓬勃活力,恍惚间赵好德好似回到了当年。他渡江拜入吴王帐下,在这乱世之中辅佐其荡平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那时的他啊……老仆佝偻着身子,走到赵好德身旁轻声说,“老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赵好德应声拿起那份奏折,站起身朝着外面走去。在府邸的外面,一辆半旧马车早已等候多时,见赵好德从府中走出来,老仆的儿子立刻上前掀开车帘。并扶着他的手臂,将他搀扶了上去。而后扬着马鞭,慢悠悠的朝着皇城的方向走去。老爷为官一向清廉,买不起离皇城近的宅邸,所以只能住在这里,距离皇城大半个时辰的路程。不过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在路上,能趁机再补个觉。可是现在的赵好德,心中七上八下。哪里能睡得着?正襟危坐,奏折平放在双腿上,时而闭眼假寐,时而又睁开眼睛静静的看着它。吁——!突然马车停了下来。赶车的仆从掀开门帘,朝着赵好德说,“老爷,有个和尚拦路!”“和尚?!”赵好德猛地一喜,连忙上前掀开门帘往外看。他当时能看明白一切,就是因为一个有和尚,为他点破关键。让他能看清事情原由,同时又建议他将计就计往下走。结果必定是有利而无害。现在这个时候,和尚又过来拦路,不管接下来会说什么做什么。他能心安不少。“阿弥陀佛,施主别来无恙……”姚广孝对着赵好德行了个佛礼,没有说话也没有上前,更是抬手制止了赵好德开口。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白纸。白纸上没有一点墨迹没有一个字,只有一枚印记,一枚让赵好德看过以后,彻底安下心来的印记。那是大明东宫太子朱标的私人印鉴!原来这和尚之前说的是真的,胡惟庸,浙东,完全不足为虑……:()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