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页)
姜妤摘下竹笠,露出粉黛未施的清爽面庞。
她一身竹青窄袖长衫,束着护腕,只用绸带缠起乌发,因跋涉而来出了些许薄汗,皮肤透出白玉般的莹润,茶瞳剔透澄澈,向他福身。
陆知行有些发怔,听见对方唤“陆大夫”才回神,凝望她片刻,微微松了口气,“你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姜妤莞尔,“是呀,比我想象中还好。”
陆知行和她相视而笑。
相较于上次离开京畿,姜妤又明丽了不少,她就像一块生出灵气的璞玉,困在石砾堆里摔滚数年,硬是逃出那炼狱,独自将浑身裂痕慢慢消弭干净,外人几乎看不出了。
陆知行惊觉再看下去会失礼,慌忙挪开目光。
姜妤让开身体,露出树下青石,“我遇见芳枝,便帮她一同把药提了过来,都在这儿呢。”
陆知行瞧见上头那一大堆药草包,顿时讪讪的,和芳枝道,“小卫也真是,这么多东西,怎么全推给你?等我回去说他。”
芳枝解释,“是因为今天去了两个病人,他支应不过来。”
陆知行这才点头,又担心起姜妤,“眼下鄂东不清净,姑娘怎么这时候来了?”
“正如此才要来,”姜妤帮芳枝往里提药,“我对你本就有亏欠,若能帮上忙,也算是天意予我机会,略尽弥补。”
陆知行当然希望能见到她,“姑娘别这样说,我把姑娘当成朋友,便没什么亏欠不亏欠的话。”
姜妤笑了笑,“那我能做什么呢?”
陆知行道,“我让孩子们煮药,先回去看看情况。”
来的两个病人是乡间挑夫,穿梭在村镇间给人担运货物,这趟回家便有些头疼脑热,原当是中了暑气,舍不得就医,随便找些草药混喝了两天,病却越发重起来,恶寒发烧,身出淤疹,只得到杏林春求助。
陆知行看过症状,便知不好,开过药后,让人将他们送去疠坊避治,吩咐徒弟卫演,“你脚程快,去郡中知会郡守,鹤陵出了疫患,让他们抓紧应付。”
几人都蒙上了浸药的面巾,姜妤还没遇到过这种事,“会很严重吗?”
陆知行面色凝重,“不好说。”
他苦笑了下,“姑娘算是来着了,接下去只怕还有的忙。”
杏林春是陆知行在鹤陵的医药坊,他不缺钱,开这庄铺子,多少带些积德行善的意味,遇到穷苦人家,赠药义诊是常有之事,若时疫起来,这里必然是最忙碌的地方。
疫病一旦出现,就不会凭空消失,何况挑夫走街串巷,自己都数不清见过多少人,杏林春很快便接诊了其他病人,而且越来越多。
鄂州灾患连绵,鹤陵偏僻,州府顾不到这边,只能自求多福,幸而陆知行准备的早,时疫不算严重,可为着避疫封路,没有补给,药材很快便不够用了。
陆知行找到郡守,临时开具了出城的路引,本想派卫演去,奈何病人太多,支应不开,姜妤从慈幼庄回来,见他发愁,便道,“我走得开,我去。”
陆知行道,“如今城外不稳当,你一个女儿家,还是罢了,我自去一趟。”
话音刚落,身后孩童难忍病痛,哇哇哭闹起来,姜妤回头看了一眼,“如今哪里离得了你,还是交给我吧。”
她收紧袖口腕带,“不必担心,我自小跟师父骑马练剑,这两年也捡起一些来了,你和卫演都未必跑得过我呢。”
陆知行见她如此说,只好应下,“那你万事小心,买不到也无妨,不要夜间走路,早些回来。”
他絮絮叮嘱的样子实在很像越文州,姜妤望着他,不觉露出笑意,陆知行不明就里,“怎么了?”
姜妤摇头,“没什么,我有些想念家人了。”
陆知行沉默片刻,温声道,“只要平安,总有再见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