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裴疏则露出一点怜爱的笑意,喃喃重复,“初初。”

女孩似是在睡梦中听到,长睫微微颤动了下。

玉成道,“疏则哥哥,大内早已为玉成公主治丧,天底下没有玉成这个人了,这孩子自也没有做靖王的舅舅,我让她认你做义父好不好?”

裴疏则顿住,抬眼看她。

玉成目光诚恳,“你想不想陪她长大,听她唤你阿耶?“

裴疏则眉心明显挣动了下,看向抱着孩子的书生,“可以吗?”

书生来前便已经和玉成商议好了,听他如此问,道,“当然,初初能多一个人疼她,我怎会不愿意。”*

裴疏则暗沉眸色变化,有如碎冰消融,浮起一点生动粼光,“好。我这便命人带你们去岐山安顿。”

“可是哥哥,南边也有许多和初初一样的孩子。”玉成忡忡道,“他们如今在叛军魔爪下朝不保夕,哥哥能不能也保护保护他们?”

裴疏则沉默,觉得手上有了些力气,便试着将孩子接了过来,臂弯和胸膛一起小心托住,贴了贴她的脸颊。

他手掌轻轻拍着襁褓,良久,开口,“未叔,去安排吧。”

褚未终于说出心中担忧,“殿下,您如今身体如何遭得住长途跋涉,更不要说指挥作战了,派旁人去吧。”

“我可以去,”裴疏则道,“顺便也看看玉成说的,那些和初初一样的孩子。”

褚未知道一旦经他敲定的事情就绝不会更改,只好硬着头皮领命,等玉成从书房离开,还是忍不住质疑,“公主这不是害殿下吗,您看他病成那样,怎能经得起折腾?”

“首先,别叫我公主。”玉成抬头,看了眼香火缭绕的南枝院,“再者,人是要靠心气吊着的,他若继续沉沦在这个活死人墓里,才会死得更快。”

褚未深觉不妥,他觉得玉成根本不够了解裴疏则的身体状况,可她说的话又句句在理,终究还是把满腹言语咽了回去。

*

裴疏则自请南下镇守,朝廷上无人提出异议。

他近两年收缩势力,分到实权的官员急于消化权力,巩固自身,需要靖王为之背书,尚未安排的部下等着他安排任命,更不希望他出意外,新党还需他活着辖制旧臣,而郑家正为叛军之事焦头烂额,巴不得他出去平事,两相消耗,不管有意与否,裴疏则的确是摆弄权力的高手,局势达成一种诡异而微妙的平衡,唯独无人趁他重病要他的命。

眼下真正威胁到他的,除了千里之外的叛军,只有他那糟烂的、油尽灯枯的身体。

因此这趟南下,裴疏则头一次没有骑马,而是乘坐安车去往随州。

他每每用药吊着身体,实在头疼得受不了,便嚼那苦到跌脚的黑丸子。

最开始只吃几颗,发展到后来一把闷,籍此获得麻木的清醒。

半个月前,姜妤登下了渡过长江的客船。

将近两年的时间,足够去很多地方,她在渭水边数过东去的孤帆,踩着龙门古栈渡过黄河,浊浪在千尺崖底摔碎成沫,尝过牧童相赠的羊奶,枕着凉州大漠月影入眠,看石窟壁画飞天衣带当风,听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等芙蓉凋谢,水面上又多了摘莲子采菱角的姑娘。

姜妤能感觉到,少时的小鱼儿正在一点点活过来,她的指腹重新长出薄茧,心脏砰砰泵出新血,皮肤也不再苍白透明,因为长久接触风和阳光,变成了玉白的颜色,每天闲时,便去登山望水,练一练杳娘赠与的短剑,长日奔徙都不会觉得累。

她在水乡长大,一直是个挺怕冷的人,这趟渡江,是想去暖和些的地方过冬,也看能不能寻到机会,见见故人,谁知还未下船,便听说了桓州刺史反叛起兵之事。

客船刚刚靠岸,主人家听闻这等变故,吓得不敢再往前,立时便要掉头回去,船上行客也纷纷买了回程的船券,有认识的文人朝她喊,“苏姑娘,你也快占个位子吧,看那码头上都是想往北走的乡民,想来事情不小,再不回来不及了!”

北方一直安定,导致姜妤对战事没那么敏感,“桓州往北是随州,潘岳麾下如何是随州府兵的对手?应当翻不出什么大浪呢。”

那文人倒是个万事通,早从船下打听详细,神神秘秘凑过来,“姑娘哪里知道,近来京中那位大人物身子很不好,没他镇着,南边早就不大安稳,加上今年伏秋连旱,亏了收成不说,鄂州有些郡县因死的人多,都闹起了瘟疫,你当潘岳从何纠集如此多的部众?原是从此来的,你一个姑娘家,还是不要往前凑,快快随我们一道回的好。”

姜妤顿时有些紧张,“公子可知,具体是哪里有瘟疫吗?”

文人不假思索,“江汉不缺水源,出不了大事,基本就在东边,挨着随州那块地方,你说随州府兵能打,潘岳若强攻不下,会率兵去哪?这不平头案上放角灯——明摆着嘛!”

姜妤白着脸咬唇,芳枝所在的鹤陵就在鄂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