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页)
褚未若无其事和楼前守卫交代,说春菱有事先走,守卫不疑有他,即刻放行。
应她要求,褚未一直将她送到热闹的听雪桥另一头,姜妤接过空白路引和籍碟,勘验无误,才抛下一句话,“那药在我年前喝的止痛方里,问女医便可知,还有我在北上途中曾用过的莨菪子。”
姜妤说完,再不回顾,娇巧身形转瞬没进人群。
褚未即便想反悔,一时半刻也追不来,他急着传身在驿馆的女医过来核实情况,就算另找旁人追,穿过摩肩接踵的长桥回楼传令,岂是立时就能办到的。
何况皇帝多疑,没有靖王直接下命,在扶风他们未必敢大肆搜捕。
她并不知扶风的路,只知道绝不能停,边跑边从香囊中摸出枚银锞子——那是抄家后姑母死前留给她的,大的银钗北上前给了芳枝,剩下只祈福荷包,里面装着些一钱重的小银锞。
虽然总共不过三四两,可她如今不在北漠,又有路引籍牒,也够撑好一阵子了。
姜妤寻到猜字谜的摊位,拿一枚锞子换得毫笔,找回两百文,而后买了件制直缀套上,寻到僻静处填好籍牒路引,用笔将长发簪成男式发髻。
这般乔装后,又漫无目的跑了两条街,才稍稍放心,找面善的老妪打听,摸清了出城的路线。
元宵佳节并不宵禁,城门亦是推迟到三更后才下钥,好给客商货郎们留出往返余地。
姜妤被囚数年,加之药物影响,体力早已不如年少时,靠着一双腿,跑一阵走一阵,终于在下钥前找到了老妪口中的南城门。
门吏验过路引籍牒,没说什么,只看了姜妤一眼,便放她出城。
姜妤踏出城门,依稀听见身后有城守跑来,说了几句话,一行人匆匆去往城内。
那话语并不清晰,转瞬便随夜风消逝。
城门在身后轰隆隆关上,姜妤抬起头,但见夜空之上玉蟾高悬,月明星稀,天地辽阔。
*
三更更鼓敲响的半个时辰前,一批刺客杀进停云楼。
原本一派祥和的酒楼瞬间大乱,宾客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中,刀光剑影直奔裴疏则所在的二楼雅间。
女医才赶到不久,正加紧为他解毒,可人还未醒,便见数道利刃挥来,褚未等人挥剑抵挡,堪堪将第一波杀退,眼见行踪暴露,褚未当即下令,“快带殿下走!”
话音刚落,却听窗外军靴橐橐之声,大批悍戾军士列队蛇行而来,不管街衢混乱踩踏,粗暴驱散行人,径直将停云楼围了个严严实实。
为首的军官大声喝令:“楼内贼人听着,我等奉司马之命前来诛讨,负隅抵抗者,格杀勿论!”
刺客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攻势更猛,有扈卫向褚未喊,“可要派人冲出去和楼下官兵汇合?”
褚未驳斥:“楼外是陈兆麾下,殿下赶至扶风乃是绝密,岂可泄露?”
“再僵持下去,殿下的安危也不能保证,难不成那姓陈的还敢明目张胆谋害殿下吗?”
“他不敢,可殿下隐瞒军程之事捅出去,上头该乐开花了,”褚未冷道,“刺客只是开胃菜,他是借讨贼之名,趁乱至殿下于死地。”
话音刚落,外头果然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大批军士一齐杀入。
一切不过发生在瞬息之间,褚未咬牙,将裴疏则交给心腹,劈开半扇屏风架在身前,夺窗而出,“由我开路,后面跟上!”
*
皇宫内,老皇帝倚在龙榻上,就着素手侍奉,喝下汤药。
他垂垂老矣,沉疴渐发,又滥食丹药,虽有太医精心医治,到底力不从心,已是风中残烛,不知哪天来阵风,就彻底熄了。
郑贵妃奉完汤药,执帕擦干皇帝嘴角,又递上漱口清茶,最后往博山炉中添一匙龙涎香,驱散汤药苦气,才坐回榻边。
她素性温婉,忧心忡忡望了皇帝一眼,并不多言,只是为他掖好被角。
皇帝捕捉到她神色变化,有些不忍,“爱妃辛苦了,熬了这么多天,回去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