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 番外五忘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

吾名姬铭,字子轩,金陵城姬家人。

吾父姬满生财有道,继任家主之位时,姬家已是江南首富,富可敌国。

祖父姬远,一代大儒,新帝登基后担任内阁次辅一职,长居京都,名望颇高。

吾之启蒙文学,乃祖父初入京都时所作,流传甚广的《汝南经》。少时读百遍,临摹十遍,于经书之后留有笔记,后摘录其一,附近期字帖,与家书一道北抵京都。

吾四岁,祖父自京都还家,吾父大喜,于望鹤楼设宴,金陵府尹、知府、知州,秦家、萧家等均派人赴宴。当日,望鹤楼九层阁楼宾朋满座,吾于簇拥人群中得见祖父。

祖父见我,欣喜,三问于吾,吾俱答之。

归家,吾与祖父于书房同坐。

祖父与吾论学问道、手谈多局。

三日后,祖父归京,父谴吾一道。临行,娘亲亲手缝制新衣一套,泣念《游子吟》。

吾父三祝吾,一祝吾身体康健,二祝吾鹏程万里,三祝吾功成名就。

——摘自姬铭幼时所著自传。

2、

大兴建立至今,世家独大。自百年前,太宗规定,凡世家子弟,入仕者只能有一。

自姬铭入京后,次辅姬远便不再插手内阁之事,朝野之中,全凭萧怀民和沈无涯做主。听闻,比起朝中事务,姬远似乎更有意教导自己那位自金陵来的孙儿。

姬铭机敏过人,曾于七步之内做出一首《七言绝句》,被众人得知其才能的时候,才六岁。然京都繁华古都,才子佳人云聚之地,才华出众者不止一位。

萧门三子、傅家双子,以及无双公子晏南机、素来享有雅号的二皇子陈砚,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之人。

这京都终究是风云际会之地。

姬远在府内教导幼孙半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带着拜师贴登上了萧府大门。雪花厚厚地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踩在上头会发出沙沙的声响。

六岁的姬铭低着头,踩在新雪上,看皑皑白雪一点一点积在那双白云靴上。刚刚覆上一层,抬脚,将雪粒尽数抖去,而后再次看着它覆满,接着再抖去,乐此不疲。

萧怀民和姬远极有兴致,在雪地里下棋。他们身旁,是一颗高大的松柏,上头积了厚厚一层雪。火炉在底下烤着,热气往上冒化成了水落到地上。

他们没有留下人伺候,只一人手里握着暖炉旁若无人地交谈,一旁踩雪玩的姬铭是他们唯一的听众与观棋者。

两位内阁重臣谈论的大多是朝中大事,姬铭分神听着,一边回想昨日的功课,一边又觉得这雪真好玩。他兀自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中,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心驰神往。

身后传来沙沙的脚步。

“咦,有新朋友?”一道独属于少年清澈的嗓音传来。

姬铭回头,见到两位年龄相仿的少年,一红衣一黑衣。说话的人应当是黑衣服那位,因为他此刻正揽着红衣服那位的肩,整个儿没骨头似的往对方身上倒,嘴上还吹着口哨,像路边的纨绔对黄花姑娘做的那般。

而红衣那位,肤白胜雪,嘴唇殷红,一双桃花眼天生含情,眼尾微微上扬,他双手背在脑后,正微微抬眼朝这边看过来。

或许是黑衣少年动作着实不怎么雅观,红衣少年嘴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那双眼里仿佛含着春光。

“傅晚寅,你闭嘴行不行?”

声音如意料之中的好听。

叫傅晚寅的黑衣少年啧了一声,“咱们什么关系,晏南机,你怎么还嫌弃上我了?我只是想与我们的新师弟做一个友好的交流。”

红衣少年,也就是晏南机,但笑不语,弯着眼,一副我看你怎么吹的样子。

“两位兄台,你们好,我叫姬铭,金陵人士。”姬铭抬起那双已经再次被白雪掩盖的靴子,往前迈了一步,主动向他二人介绍自己。

“二位,久仰大名。”

“哪里的话。”傅晚寅摆摆手道,“我们也听说过你,你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姬家同辈人,你们家还真是神秘。”

姬铭笑着道:“我族中人多在金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