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来了(第1页)
已近中午,瓢泼的大雨不曾停歇,吹得伞也把不住。吕璋和吕瑛兄弟二人进了曲廊,把伞收了,甩了甩湿漉漉的雨伞。吕瑛帮着他二哥拍去肩膀上的雨水,也没看见有个小厮在这里,又帮着他拿伞。
二人路过一池子,眼见着水涨了不少,一颗大石头浸入水里,只露出往日的三分之一来。
像是无端地受了暴雨的惊扰,突然一群鸟雀尖叫起来,从树上蹭地飞起。
吕璋被这怪声引得抬头去看时,慢慢地扭动着脖子。
掠过瓦黑的屋檐,只见雁灰的浓云一大团的把天盖住,一点白光也不给人瞧,而入目早没了鸟雀踪影。
他紧紧地眯起一双老眼,努力去看清远处的景象,但铁笼一般的墙挡住了他的视线。
突然一只猫从草里跳了出来,唬了他一跳。他隐约觉得这是不好的预兆,脚下走得更快了。
紧要之事,迟则生变,古今皆是如此。
荣回堂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长廊环绕一圈,宛若一个“回”字。院门在东南角,连接着外面的曲廊。
两兄弟还未到院门,老远地就闻见雨水里一股腌味,还有一股子鱼腥。
“什么味儿呀!”两人都抬起手来捂紧了鼻子。
吕璋闻了还好,他四弟喝了酒一靠近,胃里翻江倒海,扶在柱子底下呕了起来。
“吐在这里,真恶心。”吕璋皱着眉嫌弃极了。
转头隔着菱花漏窗看见院子里头围着中央的一株老楠树摆了好几圈的水桶,里面有东西翻着水花冒着泡,不是鱼是什么?
及至走到院子里去,看见院门阶梯上好几大篓子的鲜藕和莲蓬,藕还是带着泥的,箩盘上用干草铺着放着的熏鱼和腊肉,边上摆着两三坛子的酒。
吕璋走近正要看,还没来得及看清这条子上贴的是什么名目的,在他身后他那四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了,一边捂着胃一边抽气,愣是这样还要说话。
他嗅了两下:“我猜这是个梅子酒,又香又冽,我来看看是不是。”
一瞧,果然见隆起的肚缸上贴了一红纸,纸上写着“梅酿”二字。
“我这鼻子还是好用的。”吕瑛本是难受的,就因为猜中了这一酒的名字,面上又有了光辉,笑了起来。
石榴这会子出来要去厨房看中饭,见了两位爷,上前接过二人的伞说:“大姑爷的姑妈来了,带了好多东西来,这会子大夫人、大小姐和姑爷都在里头说话呢。”
吕璋点了点头,嘴上只是笑:“瞧这实诚人,带这么多呢。把家搬来更好。”说罢,让她去了。
拉开竹帘,先是听了里间的动静,听这几下只听到里头是在笑,没听清笑什么。
这时他四弟看了一圈的菜和肉,撇着嘴小声道:“怎么秦家还有这样的亲戚,平白的被拉低了门楣。”
吕瑛在郡王府里只见过送金送银,送古籍古董的,还没见过这样上不了台面的。
吕璋知道他这个四弟惯来眼高手低觑了他一眼,也不理会他,自进了堂里去。
虽还是白日,荣回堂里间内已点了灯,屋内蜡烛点了个遍把屋子照得亮堂堂的,一进门眼前明亮得仿佛这里是屋外,外面才是是房子。
吕璋和吕瑛进去看时,看见一个能言会道的妇人坐在老太太边上,也就是三十多年纪。一边说些玩笑话,一边手里做着模样,逗得老太太不时地发笑。
说起来这吕璋还和秦家姑妈有些亲戚关系,他同未城知府郑家是连襟,这秦家的姑妈嫁的洞庭郑家正是知府的本家,她夫婿是未城知府的大哥,虽没做官,也是富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