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第1页)
第1146章
吴承安不在前线!
这让皇帝赵真心中也升起一丝愠怒和不解,承安这孩子,一向稳重,为何会在此关键时刻行此授人以柄之事?
然而,他更清楚,李崇义此举,绝非只是为了整垮一个吴承安那么简单。
这是太师一党对皇权的又一次试探和挑战,是想借机打压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军方少壮派,进一步巩固其文官集团的权势。
若今日他迫于压力严惩了吴承安,不仅寒了前线将士之心,更会助长太师一党的气焰,日后朝堂之上,恐再难制衡。
可是,李崇义等人占着“理”字。
吴承安擅离前线是事实,在拿不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若强行回护,必然遭致“昏庸偏袒”的非议,同样有损帝王威信。
一时间,金銮殿上陷入了诡异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空气中仿佛有火花在噼啪作响。
赵真知道,自己必须立刻做出回应。
而且这个回应,必须既能暂时稳住局面,堵住李崇义等人的嘴,又能为吴承安争取到解释和转圜的时间。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利弊,寻找着那微妙的平衡点。
这场朝堂风波,才刚刚开始,而他的每一个字,都将关系到前线战局的走向,乃至朝堂势力的平衡。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面对太师李崇义及其党羽的汹汹攻势,以及那看似确凿的“擅离职守”之罪,龙椅上的皇帝赵真,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了下来。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在整个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群臣心头一凛,纷纷将头埋得更低。
“岂有此理!”
赵真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目光如电,扫过下方,仿佛真的被李崇义的奏报所激怒。
“吴承安!他好大的胆子!朕将数万大军交付于他,寄予厚望,望他能早日攻克居庸关,扬我国威!”
“他竟敢。。。。。。竟敢擅离前线,滞留蓟城?”
他胸膛微微起伏,似乎气得不轻,厉声喝道:
“若太师所言属实,他当真在前线吃紧之际,跑去后方寻欢作乐,朕绝不轻饶!”
这番作态,俨然一副被蒙蔽、深感震怒的君王模样。
李崇义等人见状,心中暗喜,以为皇帝已然信了他们的话,对吴承安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然而,赵真发作之后,却并未立刻如李崇义所愿下达惩处的旨意。
他话锋一转,锐利的目光直接投向了武将队列中,兵部的两位侍郎——唐尽忠与蒋正阳。
“唐尽忠!蒋正阳!”
皇帝直呼其名,语气严厉:“你二人身为兵部侍郎,执掌军机要务。”
“吴承安身为前线主将,他离开前线,前往蓟城,如此重大的动向,为何兵部没有收到任何禀报?又为何不曾向朕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