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莲风起江畔春(第2页)
很快就有人前来迎接,“可是晏知府家的清回姑娘?”
清回微微笑着点头,向着来人方向看去。细眉如月,肤色如雪,真称得上一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便是月凝姑娘吧?”清回问道。
来人笑着点头,“快请进来,久闻美名,今日终得一见。”说完便引着清回来到紧挨着主座的右手边坐下。
席间已聚了四五个人,皆是与清回年纪相仿的姑娘家。
因是自京城来,其父又是此间知府,清回一到,就自然而然的聚集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在汴京城里最常赴的就是这种场合,早就习惯了旁人的好奇或打量。
“这是林学士家的碧城。”
“这是宋晚霜,其父是江陵知府。”
……
清回一一回应她们的攀谈问好,自觉笑得脸都僵了,面儿上却仍能应对自如。
自小的耳濡目染与亲身经历,让她就算是到了宫中赴宴,一举一动也不仅不会被人挑出毛病,还会称赞仪态端方。
“这位是曹家女儿灵忆,就是曹伯伯捐赠家资来支持应天府书院的。”
清回突然眼前一亮。
她曾经听父亲说过,应天府书院自后晋开办以来,曾名为睢阳书院,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到了太宗朝一度中断,至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有巨贾捐赠巨额家资,扩建学舍百间、聚集图书千卷,才得以重新开张。先帝颇为赞赏,赐名为应天府书院,距今也有近二十年了。
没想到能得见那位善心巨贾的女儿,清回不觉笑容里也更多了几分真诚。
“竟是曹公的女儿,我在家时就听父亲讲过曹公当年善举。”
曹灵忆未曾想到京城来的姑娘还知她父亲,惊喜道:“你竟知此事。”一笑,露出两个小梨涡。
因是商人家的女儿,曹灵忆的位置在席中较偏,清回这才发现她打扮的明亮可爱,想必是个活泼有灵气的姑娘。
“给我教书的崔执方先生也时常感慨呢,若不是曹伯伯当年善举,应天府必不会出这么多才俊。”清回不忘崔先生嘱托,将话头适时引过去。
“崔执方先生?”有人惊叹。
“这崔先生可是太祖时期初代国子监崔公后人,曾在宫学教授长公主殿下的那位?”韦月凝一脸掩饰不住的惊喜,“竟被你家给请去了。”
“对,正是他老人家,”清回亦很惊喜,虽则崔先生在京早有盛名,却不知名气是否亦传来应天。月凝既知,这当儿倒省着她来介绍了,“他老正在应天颐养天年,因与我父亲有些故交,被请来我家书堂执教。”
此话说完,席上有人感慨地点了点头,亦有人的眼神动了动。清回继续道:“崔先生学识渊博,又全无架子,家父也愿意广开书塾。不知大家可有愿来我家书塾一同念书的?”
“我就不去了,家里也给我请了教书先生。”林碧城第一个表态,却语气不善,只顾着把玩手中的海棠花酒盏,连眼神也不放过来。
清回没想到自己善意相邀,竟能惹人不快。心中一思量,很快就明白了。这林姑娘坐在自己对面,想来本也是南京城中数一数二的高门千金。今日被清回不小心给夺了风头,这是心中有愤了。
此间人这么多,又都是第一次见,清回本就有意给人留个好印象。于是她笑得分外灿烂,道:
“我今日邀大家,也是受崔先生所托,老人家想必觉得只教我一人有些寂寞了。”转而向着林碧城,“林姑娘行止皆有礼,想来亦是受教于名师,兼家学渊源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