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3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黎朝建立,建元太平。

随后所有人都陷入到及其忙碌的状态,国号都改了,官员服饰自然也要跟着变化,可不能沿用前朝的制度规模。

只是考虑到现在南方战乱未平,部分州府的饥荒情况也没缓解。黎见微只是让稍微修了一下纹样和补服,加上了代表黎民百姓的麦穗。

最为紧要的是皇宫内的大换血,两万亲卫取代禁卫,苗云和韩硕麾下的将士取代大营。至于太监宫女,只留下有经验的部分女官,其余全部外放出宫。

前朝的后宫妃子也都被打包送了出去,尤其是没生过孩子的,黎见微都默许她们带着金银细软离开。

有孩子还在世的后妃则是不允许离开京城,只能在固定皇庄内活动,和那些存下来的女眷一样,处于被监视状态。

登基大典可以往后顺延一段时间,不过论功行赏可不能磨磨唧唧的。

按照一路以来的功绩,黎见微很是大方的派发侯爵、伯爵等爵位,舒珩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加封伯爵,授荣禄大夫,还任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黎见微这位开国君主,几乎把能给的荣誉和实权官位都塞给了舒珩,丝毫不掩饰对她的偏爱。

韩将军的家眷都在北境,所以应他本人的要求,受封伯爵后就准备回到北境防御匈奴。新朝建立后百废待兴,保不准匈奴会趁这个机会卷土重来。

张将军则是留在京城任兵部尚书,掌武卫官、土官选授考课等军事行政,帮助新帝把控地方军队。

苗云自然是禁卫军统领,兼任京都大营指挥使,负责皇宫和京城的安全。

因着这些将士本就是黎见微的亲信,所以她下放兵权的时候一点都不担心。

其余六部、五寺、通政司、都察院等地方,为首的上官都由黎见微亲自任免,并且同时推行考核制度,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前朝留任下来的官员,如果不能通过考试则会被直接罢免。后续新任免的官员,考试不合格则是降一级任用,连续三次不合格也会被免职。

后宫的琐事,黎见微在追封完自家父亲和兄长后,就把其全权交给自家娘亲负责。

横竖现在的后宫人也不多,娘亲当初可以管理好将军府,现在也能管理好皇宫内务!

等到登基大典结束后,时间也差不多到了盛夏。

黎见微在举行完登基大典后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免去所有赋税一年,让百姓们可以稍微喘口气。

原本效忠旧朝廷的平叛军也和江南部分官员一样陆陆续续表示归顺新帝,目前正在和向前归顺的起义军进行拆分重组,等待新的主将到来,带着他们重新平定叛乱。

没错,江南的官员滑跪了,可占据个别州府的起义军并没有投降,而是自发联合起来也搞出一个新的朝廷,一共占领四府五洲七县,依靠山脉天险龟缩在浙江、福建一带。

另外还有‘意外’逃脱的魏王和诚王,似乎蛰伏在江南某个地方,意图复辟前朝。

不过这种没有什么难度的仗黎见微没打算亲自上,只是委派给自己从北境带过来的两个将军负责。

主将是罗衣营的副统领,是苗云一手带起来的,为人有勇有谋,忠心程度堪比苗云。副将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小将军,是从亲卫里面挑出来的将才。

黎见微对两人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在尽可能不影响百姓的情况下,用半年时间剿灭叛军即可。

粮草的来源由江西一带的士族供应,必要的时候,黎见微也允许他们查抄一些有通敌嫌疑的世家大族-

“陛下,按照惯例,明年应加设恩科,为国取士。”舒珩站在下方认真汇报,紫色的官袍衬得她的皮肤尤为白皙。

白嫩的脸颊处还有些许红晕,这是气色好的表现,不枉自己几乎每天都把舒珩扣下来和自己一起吃饭!

黎见微越看越满意,对于舒珩的建议一律点头称好。

舒珩一脸认真的问道:“陛下,是否要下诏重申科举规则,让女子一样可以参与科举入仕?”

按照规矩,大臣不能随随便便抬头看皇帝的,免得冒犯天颜。

舒珩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干没事,但她现在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对自己的要求比往日要严格许多。

“你到时候直接写个诏令往下发就是,就和在太原时取士一样。”黎见微说道,她并没有因为欣赏心腹爱臣而走神。

舒珩依旧低着头:“陛下,按照惯例,恩科开设乡试和会试,并不包括童试。即便开设,成为秀才后也要等到次年才能参加乡试。即便是才华横溢的女子,也赶不上恩科。”

“这确实是个问题,你拟定个章程,但凡有女子能让一名七品以及以上官员作保,即可参加乡试,有两名五品以上官员作保,能直接参加京城的会试。”

“仅此一次特例,正科取士就需要从秀才考起。”黎见微补充道。

“对了,舒爱卿可以同礼部尚书商量一下,让府学一并对女子开放,国子监中也要招些女子担任教授博士。”

舒珩:“陛下,是否要留出一些固定名额给女子?”

“嗯?”黎见微挑眉,“爱卿的意思是,定下每次女子入仕的数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