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寺庙的前世今生(第2页)
许墨微微点头,就继续说道:“根据歷史文献资料,在宋朝时长干寺迎来了一尊佛教界的圣物“释迦牟尼佛的顶骨舍利”,这枚舍利放置在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中,供世人瞻仰。但是到了元朝和明朝,尤其是明朝,將大报恩寺建设的那么的宏伟壮观,可都没有关於这件佛教界圣物以及那座阿育王塔的记录,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圣物可能还放置在宋朝建立的长干寺地宫中,到了明朝,那座琉璃宝塔虽然光地基就打下了12米深左右,但因为和之前的长干寺地宫没有接触到,所以才没发现释迦牟尼佛的顶骨舍利以及那座一米多高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大家都知道,明朝大报恩寺就是在原来的寺庙地址上重修起来的。”许墨目光环顾四周,最后总结道,“根据我对文献的研读,我个人推断,在明朝大报恩寺遗址中可能就存在那座宋朝时候的长干寺地宫,而地宫中藏有佛教界的重宝“释迦牟尼佛的顶骨舍利”。”
一席话说完,会议室里鸦雀无声,那些人都看向黄世军,就见他点点头,眾人这才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是多么的牛逼。
“周局,如果我们同时找到了宋朝长干寺地宫,还找到了那件佛教界的圣物佛祖顶骨舍利,你知道將会发生什么事情吗?顶骨舍利象徵著佛祖智慧的结晶,一旦出世,肯定能轰动海內外各大佛门弟子,他们肯定会不远万里前来瞻仰。”
“我保守估计,每年至少能有三四百万的佛门弟子来到金陵,其中更多的是佛徒,他们来到金陵的吃喝住行,再逛逛其他的景点,你们能够想像出每年能够创造出多少可观的经济价值吗?”
会议室里一大帮人都神色凝重起来。
“如果金陵以此为中心进行宣传,那金陵可就是名副其实的『佛都”了,对金陵的经济发展可是有著难以想像的促进作用。大家都是官方的人,想必我不多说,你们心里也能明白这点。”
周局端起茶杯慢慢的喝起来,其他人神色各异,似乎都在掂量著心里的小九九。
好一会儿,周局才问道:“许先生,你刚才说了,那是你个人的猜测。”
“不错,所以我需要一个值得我信任,又能干实事的人配合我。我有信心找到明朝大报恩寺遗址,也有信心能够找出宋朝建设的长干寺地宫。”
许墨语气十分肯定的说道:“只要我找到佛教界的圣物『释迦牟尼佛的顶骨舍利”,那原来的地方肯定会进行大规模的发掘,那里的民生工作必须有人去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人硬著头皮上去解决。我要的人是我的校友,他做不好事情我可以直接让他滚蛋,我的要求就一个,至於你们对他怎么安排,那是你们的事情。”
“同时,等杨云上任对接我后,那真正工作就会全面展开,谁要是在背后给我使绊子,我绝对不会给对方任何脸面。毫不客气的说,谁搞我,我就搞谁,但最终结果,被一巴掌按死在地上的肯定不是我。”
许墨语气相当的严厉,身上隱隱有一种巨大的气场,压得好些人都暗暗吃惊。
“当然,你们也可以现在就送我离开金陵,接下来你们是否能够找到明朝大报恩寺遗址,或者大概率存在的宋朝长干寺地宫,那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诸位,我的话说完了,给你们一点时间商量下,我出去透透气,在院子里走走。”
许墨离开后,大会议室里就像炸锅一样,接头接耳,议论纷纷。
周局点点桌面,乱鬨鬨的会议室里才慢慢安静下来。
“黄教授,你是怎么想的?”
黄教授是国內知名的考古专家,在一些方面那都是权威人士。所有人都看向他,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黄世军想了想才郑重的说道:“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细节。明朝大报恩就是建立在宋朝长干寺的遗址上,而长干寺的確供奉著释迦牟尼佛的顶骨舍利,那存放最好的地方就是长干寺地宫。”
“明朝大报恩寺重建后,如果得到了那件佛教界的圣物,歷史文献中肯定会有记载,毕竟那是皇家寺庙。可既然没有任何记载,说明那件圣物大概率还存放在宋朝长干寺地宫中,只是我们都还没找到那个地宫而已。我认为许老师的推测不无道理,也算是有根有据。”
周局神色微动:“你觉得许先生真能够做到?
,
黄世军微微摇头:“我没资格对他进行评判,但我很清楚的知道,他目前所有的成绩隨便拿出一件来,我恐怕一辈子都做不到。所以刚才他那么自信,我是寧愿相信他的。周局,许老师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但是京城大学文博考古学院的老师,还有其他非常特殊的身份,背后的人脉真的是通了天的。”
会议室里很多人面面相靚,这样的消息他们之前可不知道啊,
周局似乎知道一点內幕,沉默许久才说道:“让文物局的杨云过来一趟,我跟他聊聊。昨天黄教授跟我反馈了一些事情,我认为在寻找明朝大报恩寺遗址这件事情上,任何人遇到苦难都应该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找各种藉口推。有些人既然做不了事,那就是业务能力不够,能力不能胜任就要让给能够做实事的人,希望散会后有些人要好好的反思下自己。”
会议现场顿时有几人脸色变色惨白,眼神都飘忽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