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风云再起各方蓄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同一片夜空下。翰林院大学士,刘健的府中,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没有灯火通明,只有一盏孤灯。棋盘之上,黑白两子,已成绞杀之势。刘健捻着一枚白子,迟迟没有落下,他的对面,是吏部天官,素有“好好先生”之称的王琼。“听说了吗?”王琼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的天气。“金銮殿,三司会审。”刘健没有抬头,目光依旧胶着在棋盘之上,声音却带着一丝感慨。“不是风,是刀。”“是陛下的刀。”王琼点点头,放下茶杯。“方正那孩子,我见过。一块好铁,可惜,太硬,也太直,不懂得转圜。”“陛下将他放到江南,又让他查李威,如今,再将他与李威,一同放到金銮殿上。”王,琼的眼神,变得深邃如渊。“陛下要的,从来就不是案子的真相。”“真相,想必早就在他心中了。”“他要的,是一场戏。”“一场杀鸡儆猴,一场敲山震虎,一场……让所有人都看明白,这大玥朝,到底谁说了算的,惊天大戏。”刘健手中的白子,终于落下。“啪”的一声轻响,清脆,利落,瞬间盘活了整片死局。“既是看戏,那我们,便好好看着就是了。”他抬起头,与王琼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心照不宣的通透。言多必失。做多错多。这趟浑水,谁陷进去,谁就得脱层皮。他们这些只想安稳致仕的老臣,最好的选择,就是当一个合格的观众。闭上嘴,竖起耳朵,带上眼睛。静静地看着那位年轻的君王,如何用他那神鬼莫测的手段,将这盘棋,下到他想要看到的终局。……京城,一处清贫的陋巷。都察院的几位年轻言官,正挤在一间连炭火都烧不起的寒舍之内,借着一盏豆大的油灯,相互取暖。他们的脸上,却燃烧着与这寒夜格格不入的,激动的火焰。“听说了吗!方大人明日就要在金銮殿上,与国舅李威当堂对质!”一名最年轻的御史,激动得满脸通红。“方大人,是我辈之楷模!他做到了我们所有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他凭一己之力,将江南那片烂泥潭,搅了个天翻地覆!”“明日,我等定要联名上奏,力保方大人!绝不能让这等国之栋梁,被那些奸佞之徒,反咬一口!”“糊涂!”坐在角落里,一位年纪最长的老御史,猛地睁开眼,厉声喝道。他看着眼前这些热血上头的年轻人,眼中满是痛心与无奈。“你们以为,这是在辨黑白,论对错吗?”“错!”“这是神仙打架!”老御史的声音,在寒风中微微颤抖。“方正,是陛下手中的剑。可剑,是没有鞘的。这把剑,斩了该斩的人,也必然会沾上不该沾的血。”“陛下明日将他与李威一同审问,其用意,何其深也!”“我们此刻跳出去,不是在帮他,是在害他!也是在将自己,置于火上炙烤!”年轻御史不服。“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英雄蒙冤,奸臣当道吗?我辈读书人所学的圣贤之言,难道都是一纸空谈?!”老御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浑浊的眼中,满是悲凉。“圣贤之言,教我们为人。”“可这朝堂,教我们的,是如何活下去。”“看着吧,孩子们。”“明日的金銮殿,将是一座最华丽的,也最残酷的屠场。”“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祈祷那位手握屠刀的君王,对他的功臣,能有最后一丝怜悯。”卯时,天光微亮。宫门前的青石广场上,百官云集。三三两两,泾渭分明。以徐向高为首的一众官员,面色凝重,眼神交换间,是心照不宣的杀气。刘健、王琼等一干老臣,则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的老僧,对周遭的一切都视而不见。而那些年轻的清流言官们,则是个个面带忧色,欲言又止,在敬佩与畏惧之间,苦苦挣扎。“咚——”“咚——”“咚——”上朝的钟鼓之声,终于响起。那声音,沉重,悠长,不像是朝会的号角,更像是为某个时代,敲响的丧钟。“吱呀——”金銮殿那两扇巨大的,朱红色的宫门,在数十名内侍的合力推动下,缓缓开启。门内,是深不见底的,流光溢彩的黑暗。一条金砖铺就的御道,从百官的脚下,一直延伸到那片黑暗的尽头,那座高高在上的,俯瞰众生的龙椅。风,从殿内吹来,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凉意。百官整理衣冠,垂首,鱼贯而入。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惊天大戏,即将拉开血腥的帷幕。:()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