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佩服嫉妒(第1页)
他重重地在胡惟庸肩膀上一拍,大声说道。“惟庸寻得了一种好种、耐寒、产量极高的种粮!”“自己种了一茬以后,确认了真假!”“而后毫不遮掩地就献给了咱!”“咱如今在宫里以及其他几个地方也试着种了,如惟庸当初所言。”“亩产就没有低于三十石的!”“至此,我大明将再无之虞了!”“你们说,惟庸这功劳,该不该敬酒?”朱元璋问得很直接,气氛也很热烈。但整个宫殿之中,却没有一个人答话。众人无不震惊,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朱元璋和胡惟庸,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传闻。这怎么可能?亩产三十石以上?天哪,这难道是神仙赐下的粮种?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朱元璋刚刚提到,这种粮食已经种了两次。这意味着,这并非玩笑,而是确有其事?在场的朝臣们这才如梦初醒。老天爷啊!这份功劳岂不是惊天动地?敬酒算什么?敬!拼了命地敬都行!别说敬一杯酒了,就算当场跪地磕头,他们也心甘情愿。在场的人,谁家不是拥有数百甚至上千亩田地?可以说,这些人就是大明最显赫的大地主。对于能提高产量的粮种,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这种功劳,他们巴不得胡惟庸多立几个。而胡惟庸此时却整个人都懵了。老天爷,朱元璋这是要干什么?怎么突然就把我的功劳全抖出来了?这是在捧杀?还是想把我当成诱饵,引其他人上钩?一时间,胡惟庸脑海中疯狂涌现出各种阴谋诡计,苦苦思索着如何破局。以至于他此刻看上去,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呆滞。朱元璋见胡惟庸不仅没有丝毫得意,反而一脸平静甚至木然,心中暗暗称赞,嘴上却接着说道:“就冲着这份足以流芳百世的功劳,就冲着惟庸能让大明百姓过上温饱的日子。来,诸位,咱们一起敬惟庸一杯!”众人此时心服口服,纷纷举起酒杯,齐声向胡惟庸敬酒。胡惟庸这时也回过神来,一边饮下酒,一边忙不迭地谦虚道:“陛下,诸位同僚,胡某不过是侥幸得此机会!其实,谁家往年不曾遇到过一些陌生的种子?只是过去我们忙于政务,下面的管家、管事也不敢擅自做主,或未太过在意罢了。而胡某呢,恰好没什么差事,就在家里捣鼓些田地。侥幸!纯粹是侥幸而已!”胡惟庸只能将这一切归功于运气,甚至还不忘为其他人找台阶下。我这里倒是清闲,运气好,所以立了功,你们太忙了,若是有时间,你们也可以试试的!这话一出,场面更加热闹了。老朱看着胡大老爷的眼神也越发和善了。不过,胡大老爷却感觉后背都湿透了。老朱这家伙有多狠,他可是心知肚明的!切记,不能得意忘形啊!夸赞完胡惟庸后,晚宴继续进行。李善长、刘伯温、杨宪等人也轮流上前做了年度总结。一时间宾主尽欢、其乐融融,还真显得君臣相宜、场面十分和谐呢!等到宴会结束时,胡大老爷毫不犹豫地准备开溜。没想到,李善长一把拉住了他。看着这个昔日的学生,李善长久久无言。说实在的,他真心有点嫉妒了。这小子明明不在朝堂混了,怎么风头还比自己都盛了。他到底走的是什么路子啊?就在李善长拉着胡惟庸嘀嘀咕咕地打听消息时,宋利忽然飘了过来。“胡公,您可别走了,皇爷还在等您呢!”“这不,刚散场,就让老奴来寻您了。”“如何?跟老奴一起走一趟?”看着胡惟庸被提溜着朝内宫走去,李善长彻底愣住了。凭什么啊!?(本章完)------------李善长对胡惟庸的观感极其复杂。有恩情、有佩服、有嫉妒、有感怀……可以说,若要详细聊聊李善长对胡大老爷的观感,那恐怕当场就得拉出个扇形图来。但此时此刻,李善长却连话都不想说了。实在是麻木了。他其实这会儿特想大声吼一声:“凭什么?”可终究还是憋了回去!毕竟,脑子还没糊涂的他,清楚地知道,这句话吼出来不仅得不到回答,还会给自己惹一身麻烦。李善长深吸了口气,缓缓走向宫门,同时脑子里不断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尤其是朱元璋说出的那些话,他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一直在思索一个原因。朱元璋为何对胡惟庸如此亲密?尽管在宴会上,朱元璋一口一个老兄弟,一口一个惟庸,显得格外亲热。当然,那刚刚曝出的亩产三十石以上的粮种,也确实令人震惊。,!然而,这些都只是功劳。李善长作为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老臣,岂会不了解朱元璋的秉性?他虽然没有胡大老爷那种来自后世的眼光,但也并不愚蠢。他深知朱元璋是怎样的人。只不过,他一方面难以割舍对权势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认为朱元璋对这些淮西老兄弟不会做得太过分。既然最多不过是罢官去爵,回家种田,那有什么好怕的?所以,他非常清楚,朱元璋虽然口头上很看重功劳。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怎么重视。以胡惟庸的功劳,固然会给些面子。但刚刚举办完宴会,就立刻派宋利来叫胡惟庸过去私聊,这种举动未免太过亲密了。这才是李善长最困惑,也最郁闷的地方。凭什么啊!论身份,他李善长受封韩国公,是众国公之首;论职位,他如今是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论关系,他更是从朱元璋微末之时便陪伴在身边的信重之臣……可这一切加在一起,却还是不如胡惟庸……这究竟是为什么?李善长带着满心的疑惑最终离开了。而其他臣子,尤其是亲眼目睹胡大老爷被宋利叫走那一幕的人,此时只能满脸羡慕地摇着头离开。没办法,立功受奖这种事,还可以争一争,或者使点手段。但与陛下关系好、受陛下信任这种事,那就没辙了。说白了,一般人连想的资格都没有。他们不过是给老朱家干活的苦力、长工罢了。而在离开的人群中,刘伯温的眼神却格外复杂。‘啧啧,惟庸这归隐之路,可不好走啊!’‘哈,本以为只有我一人视功名利禄如无物,没想到竟遇上了惟庸这么个同路人!’‘刚才所有人都在羡慕惟庸的风光,可谁又注意到惟庸的无奈和委屈了?’‘那眼神和表情,分明是真心想要逃离的人才会有的啊!’‘可惜啊!咱们都走不了,惟庸也走不了!’‘真是造孽!’‘朱重八,你能不能给个准话,到底怎样才能放我走?’‘我都自污到这种地步了,你还想让我怎样?’‘强扭的瓜不甜,你难道不明白?’‘唉,真是烦死了!’不得不说,刘伯温这位一直心心念念想要逃离的顶级重臣,才是胡惟庸真正的同道中人。什么都是假的,回家躺平不比在朝堂上被人算计、天天提心吊胆来得舒服?算了,继续努力吧!只要功夫深,总能回农村!刘伯温,加油!另一边,胡惟庸终于慢悠悠地来到了朱元璋的寝宫。看着这外表富丽堂皇、内里却不得不点燃一大片牛油蜡烛来照明的宫殿,胡惟庸无奈地撇了撇嘴。真是的,虽然来了这么多次,可每次看到这宫殿里乌漆嘛黑、必须点大蜡烛的模样,还是忍不住想笑。老天爷,没有玻璃、没有电灯、照明系统不好搞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把房子造小点?这弄得黑黢黢的,不难受吗?为了面子活受罪啊!胡惟庸一路腹诽着,走到了朱元璋面前。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换上了他平日里最:()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