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完结(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72章

雪花停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慢慢积起薄薄一层,像给枝桠裹了层糖霜。

远处的路灯在雪雾里晕出暖黄的光,整个世界都变得朦朦胧胧,像浸在融化的黄油里。

深一脚、浅一脚*。

今年不是个暖冬,极为难得的,新年撞上了新雪。

呵出的气变成白雾,鼻子嘴巴和脸颊冻得凉飕飕。刘慧莹带着手套,两手插兜向前,走在不甚熟悉的小路上。

每到冬天,她总会怀念京市的暖气。

外婆家门前的这条路,她小时候常走。上坡,两边有小片竹林和别人家围起来的菜圃、鸡苑,一到节假日两边就停满了车,堵得慌。

刘慧莹的胳膊上挂着个小塑料袋,一晃一晃,是她此行的目的。

大年二十九的晚上,小店老板也在吃饭,早早地半阖上门。幸好这类开在家里的小卖部没有彻底打烊的时候,刘慧莹还是买到了料酒,溜溜哒哒地回去,交给灶台前等候的人们。

乡音七嘴八舌,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并不完全是空闲的。

老一辈的人多数都退休了,但他们也闲不下来。刘慧莹一边剥蚕豆,一边听叔舅们讲吃完饭去山上淘野笋,听妈妈和大姑二姑讨论晒干菜。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大年二十九还是要上班的日子。他们下了班从市区过来,没那么快。

在场的年轻人就只有刘慧莹。

听唠叨的也只有她。

在这种场合,熟悉的亲戚反倒不会劝说什么——他们平常就说的够多了。偏偏就是不熟也不常见的亲戚,才会借着机会问长问短。

刘慧莹边剥蚕豆边嗯嗯啊啊地应着,说着“对啊离婚了”、“没呢,不工作了”。

捅破了提问者的天。

“还行。”

“一般吧。”

“就那样。”

“饿不死。”

累了。

刘慧莹从小板凳上起身,抖着淘箩,问:“妈,你看这些够不够?”

朱富春从厨房伸出个头,看了眼:“差不多了,就炒两碗咸菜豆干。”

“那。”刘慧莹递过去,跟在妈妈屁股后头。

朱富春没做饭,今晚掌勺的是刘慧莹的大姑和二姑。

妈妈给她们打下手,刘慧莹就给妈妈大下手,她会做的不多,也就是帮着跑跑腿洗洗菜。

晚饭十分热闹。

桌上讲话的人多是长辈,说着张家长李家短,但幽默风趣,刘慧莹边听边乐呵。

晚饭后照旧要小乐呵一下,打牌或是打麻将,总之难得人聚得齐全,对于年岁大的,更是见一面少一面。

刘慧莹没上桌,她倒是会打麻将,但是完全跟不上长辈们的速度。屋子里回荡着热热闹闹的碰牌声和滚烫茶水的清香,到了另一边,刘慧莹和表哥表姐们,还有差得更多的一些同辈们,却没什么好说的。

不只是因为她常年在海市,就算是他们之间,也生疏,问候两句,没了话题。

她端着茶杯坐着,伸长脖子看牌桌上的局势,跟着一起笑,却想起了妈妈曾经说过好几次。假如他们都不在了,这桌饭恐怕聚不起来了。

是这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