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九章 好舅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京城。赵廷暄正跪在太祖画像前。这幅画像已经在京城梁王府里供奉几十年,早已泛黄发旧,然而画像上太祖爷的那双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无论赵廷暄从左面看还是从右面看,太祖爷的眼睛都在看着他。这让赵廷暄心惊肉跳,每天罚跪的两个时辰更加煎熬。罚跪,是永嘉帝对赵廷暄做出的惩罚,从十天前开始,直到太祖爷寿辰,赵廷暄每天都要在太祖画像前罚跪两个时辰,且,在罚跪期间,他不能走出梁王府,每隔两日,国子监会派人来给他传授课业。不要小看这项惩罚,今年太祖寿辰早就过完了,因此,赵廷暄要从现在跪到明年的九月。对于十六七岁的少年人,最令他痛苦的不是罚跪,而是失去自由。他不能走出梁王府,不能赏春,不能踏秋,虽然可以在府中会友,可是赵廷暄在京城根本没有朋友!而赵廷暄之所以会受罚,还要感谢他那位好舅舅聂二老爷。前面说过,聂二老爷有功名,而赵廷暄既无封号又是白身,按制不能雇用有功名的人做自己的幕僚。但是他是来京城做质子的,跟随他一起进京的人,只能有三种人。一是他的师长;二是伴读;三是随从(包括幕僚)。所谓师长,可以是传道授业的老师,也可以是家中长辈。赵廷暄的西席利夫子随行,因此,另一位师长的名额,聂氏便给了聂二老爷。而那两个伴读的名额,则给了聂氏的两位子侄聂华星和聂华则。这二人分别来自聂家三房和四房。聂家嫡支这一代共有四房,聂氏出自长房,聂二老爷是二房的,原本长房想送自家的两个孩子来京城,可是三房四房不答应,不能好事都让长房占了,最后聂家的长辈只能一碗水端平,让三房和四房各挑选一名男丁给赵廷暄做伴读。初到京城时,两人恭顺谦恭,在国子监里偶尔和其他质子的伴读在一起,也是处处谦让。因此,刚到京城的第一个月,他们在国子监的风评是很好的。可是也仅仅一个月而已。这两人之所以能从其他兄弟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是家里的骄傲,当然,成为骄傲的前提,是心肝宝贝。他们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他们在国子监发现那些伴读们都是藩地官员家的孩子,甚至当中还有几个是寒门子弟,因为读书好才被选中来做伴读。聂家兄弟心中便不甘起来。这些人,无论家世还是风仪,没有一个能和他们相比的,比如那几个时常被夫子夸奖的寒门子弟。心有所想,言谈举止便放飞了。赵廷暄察觉之后,便会出言制止,初时二人有所收敛,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赵廷暄虽然制止了,但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们,于是在一次次的试探之后,他们便越发放肆。事情的起因,是他们嘲讽北燕王世子的伴读岳秀“脚上的牛粪还没洗干净,不配谈论诗文”。北燕为了给世子挑选伴读,对于北燕境内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身家清白的少年,在各州各县公开招考,其规模不亚于县试,笔试之后还要由北燕王亲自面试,最终选出的这两人,笔试成绩在前五之中,且相貌英俊,性格坚毅,冷静内敛。面对聂华星和聂华则的挖苦,岳秀只是一笑了之。若是往常,聂家兄弟自说自话,没人搭理也就没了兴致,这件事也就翻篇了。然而这一次,也该他们倒霉,卫国公世子刚好也在。第一代卫国公,是太祖爷的左膀右臂,他的功绩不亚于北燕王和南桂王,太祖要给他封王,他婉拒,他要世代留在京城,扞卫皇朝,保卫京城。开国元勋的故事世代流传,其中又以卫国公是放牛救太祖的故事流传最广,妇孺皆知。第一代的卫国公是个放牛娃,偶遇受伤的太祖爷,他将太祖藏在牛群之中,机智躲开敌军的搜捕。太祖爷脱险之后,带走了放牛娃,放牛娃跟随太祖,智勇双全,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助太祖成就千秋霸业。这一代的卫国公世子名叫燕侠,据说他原本的侠字是名闻遐尔的遐,他长大以后,自己改成了侠客的侠,至于族谱上有没有改,不得而知,总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燕侠,燕大侠!燕大侠认为自己生不逢时,他就应该和老祖宗一样生在乱世,这样他即使不能像老祖宗一样成就事业,也能成为一代大侠。因此,燕大侠一向以锄暴安良为己任,他更在刑部领了一份没有俸禄的差事,今天抓江洋大盗,明天又去抓采花恶贼,总之,燕大侠很忙,忙到只能偶尔来国子监上课。今天恰好他来了,又恰好听到聂家兄弟那一番关于牛粪的见解。燕大侠虽然想当大侠,却并不嫌弃自己生在国公府,且,他最崇拜的人就是自家老祖宗,也就是第一代的卫国公。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现在好了,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什么牛粪。你小子几个意思,你是借着嘲讽岳秀,故意讽刺我们卫国公府吧。我家老祖宗的确是放牛娃,我们卫国公府也的确是放牛娃的后代,可是这轮得到你们说吗?燕大侠扬起钵大的拳头,把聂家兄弟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然后他又一手一个,拎着两人走出国子监。赵廷暄追出去时,见路边有棵大树,而聂家兄弟被挂在树上,而树下已经围了一群人,冲着那两人指指点点。燕大侠赏罚分明,没有牵连赵廷暄,他教训的只有出言不逊的聂家兄弟。更何况,卫国公府和梁王府沾亲,已故卫国公老夫人和赵廷暄的祖母、老梁王妃是表姐妹。这个面子,燕大侠还是要给的,所以他只处置了聂家兄弟。赵廷暄又羞又恼,把这兄弟二人从树下放下来。今天的课,他是没脸再上了,只能带着二人灰溜溜回到王府。当然,在路上,他重重地训斥了二人。赵廷暄性情淳良,就是训人也是温声细语,可今天他却加重了语气,卫国公府,就连父王也要给几分面子的,这两人何德何能,敢当着燕大侠的面嘲讽人家。聂家兄弟万万没想到,一向对他们和言悦色的赵廷暄居然端起了架子,把他们像对下人一样训斥。两人越想越气,赵廷暄让他们在屋里反思,他们转身就去见聂二老爷。聂二老爷来京城,真的就是来给赵廷暄当长辈的。这里是王府,赵廷晗远在梁地,京城的王府如今便是赵廷暄一人独大。可是聂二老爷认为,赵廷暄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子,他懂什么?王府里上到长史,下到内侍丫鬟,全都狗眼看人低,压根没把赵廷暄放在眼里。这些人真的以为那个病秧子赵廷晗能坐稳王位?呸!赵廷晗虽然是梁王了,可是谁不知道他是将死之人?以后这个王位,要么是赵廷暄的,要么是赵廷暄儿子的。这京城的梁王府,不过就是梁王府的一个小别院而已,这些人现在还看不清形势,就是脑残!聂二老爷在府里火速挖掘到一个不脑残的,那就是梁王府的太监总管崔公公。话说这位崔公公也是个眼皮子浅的,聂二老爷只给他塞了一个不值钱的小玉件,崔公公便对他掏心掏肺了。且,崔公公对京城很熟,聂二老爷说出自己的喜好之后,不过两日,崔公公便给聂二老爷找了两个清客陪他谈诗论画,而其中一名清客又带着他结识了号称京师第三风尘才女的柳如烟。(网文不能没有柳如烟,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所以,现在的聂二老爷,住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柱的王府里,有人给钱花,有人侍候,有人陪玩,还有柳如烟那样的红颜知己。现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是先梁王的小舅子,现梁王的舅舅,八竿子打不着的皇亲国戚。回到府里,闲来无事还能在赵廷暄面前端端长辈架子。聂二老爷的小日子,美滋滋。今天聂二老爷原本想参加一个诗会,据说诗会邀请了号称京师第二风尘才女的吕品品。为了吕品品,聂二老爷也要去。想到那号称八张嘴的人间尤物吕品品,聂二老爷便心痒难耐,老鹿乱撞。可不知为何,等了大半日,也没人给他送请帖。聂二老爷的那颗炽热老心,渐渐变凉。这些人,就是看不起他!正在这时,聂家兄弟跑过来,添油加醋哭诉那岳秀如何看不起人,那燕侠如何霸凌,赵廷暄又是如何胳膊肘往外拐偏帮外人。聂二老爷一听,好啊,他们聂家在京城这是被人针对了。这已经不是一张请帖的事了,这是处处针对,处处被人轻视。聂二老爷亲自去找赵廷暄,赵廷暄训斥完聂氏兄弟,便去了库房。京城梁王府的库房远不及梁地的,且,赵廷晗离京时带走了大部分,不过赵廷暄此番进京,聂氏给他带了不少好东西。赵廷暄挑选了几件礼物,鸡血石的玉料送给北燕王世子,澄泥砚送给岳秀,一匣好墨送给另一位伴读倪静。只是送给燕大侠的礼物不好找,赵廷暄在库房里翻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一柄玉刀。他捧着几样东西,刚回到书房,便看到聂二老爷一脸愠色坐在那里。聂二老爷的目光落在他手里的锦盒上:“你怎么又把精力放在这些东西上面,玩物丧志。”赵廷暄连忙解释:“舅父误会了,这是甥儿给几位同窗准备的赔礼。”“赔礼?拿过来给我看看。”聂二老爷说道。赵廷暄不疑有他,放几个锦盒恭恭敬敬捧到聂二老爷面前:“舅父帮我把把关,看看这些做为赔礼是否合适。”聂二老爷把锦盒一一打开。成色上佳的鸡血石,喜欢!货真价实的澄泥砚,喜欢!,!好墨,:()好时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