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 我和白爷有个约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赵时晴把那锭一两银子的小银锭放到泥鳅面前:“这是你的了。”泥鳅大喜,忙把银子装起来。金豆子虽好,可是这一两银子却是马上就能装进口袋的。赵时晴又拿出一锭差不多大小的银子,同样放在桌上:“隔行如隔山,白爷是读书人,他是怎么当上魁星楼这一片的老大的?”泥鳅怔了怔,他是先知道当老大的白爷,后来才知道白爷是读书人,再后来听说白爷和国子监祭酒是兄弟的,至于从白书生到白爷的血泪历程,泥鳅不知道。他看向街溜子:“你知道吗?”街溜子终于喝完最后一口馄饨汤,正用一条雪白的帕子擦嘴,泥鳅看着怪心疼的,那么好的帕子,居然用来擦嘴,这也太浪费了。至于怎么才能不浪费,泥鳅没去想,总之,他觉得这个街溜子不正常,穷讲究。听到泥鳅问他,街溜子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便瞟向赵时晴面前的小银锭,摇摇头:“有点少。”赵时晴她拿出那两颗金豆子:“一颗金豆子,够不够?”泥鳅的眼珠子瞪得溜圆,金豆子啊,金子!想想刚刚赚到的一两银子,泥鳅伤心地抱住瘦瘦的自己。街溜子扬扬眉毛,看向赵时晴:“说完就,什么时候给?”赵时晴:“对,说完我就给。”出门在外,全部家当都在身上。街溜子清清嗓子,说道:“白爷之所以会成为白爷,那是因为他的干爹!白爷的干爹就是以前魁星楼这一片的话事人钟三太爷。你们知道魁星楼里供的那位魁星姓甚名谁?钟馗!钟三太爷据说就是钟馗的后人!”赵时晴两眼冒光,这位钟三太爷可真是个大聪明,回头她退隐江湖,就去财神庙门前立棍。知道里面供的是谁不?赵公明!我也姓赵!这片地盘是我的了!街溜子继续说道:“白爷还是书生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来拜魁星,一来二去,在钟三太爷面前混了个脸熟。话说白爷第一次落榜,又来拜魁星,钟三太爷替他惋惜,便叫上他去喝酒,酒桌上认了干亲,白爷就成了钟三太爷的干儿子。钟三太爷没有儿子,对白爷视如己出,白爷给钟三太爷养老送终,后来接管了钟三太爷的地盘和人手,白爷有两个儿子,全都姓钟,一个也没有姓白。白爷现在要钱有钱,要房有房,其实回不回白家无所谓,否则他也不会让两个儿子全都姓钟。白爷就是想要争一口气,白家不是看不起他吗?他就要考个举人给白家看看。”赵时晴懂了,考举人,已经是白爷的执念了。泥鳅一拍大腿:“两个儿子全都姓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白爷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真是条汉子!”赵时晴觉得街溜子讲得很好,最重要的是,街溜子的声音很好听,他的好听和萧真的好听不一样。街溜子的声音清澈婉转,若他唱歌,定然绕梁三日,而萧真的则略显深沉,让人耳朵发麻,身子发酥。赵时晴弹了弹金豆子,金豆子咕碌到街溜子面前便自己停下,力道刚刚好。泥鳅眼巴巴地看着她,东家,还有一颗金豆子呢。赵时晴笑了笑,伸手入怀,这一次摸出来的又是一颗金豆子。“谁能带我去见白爷,这颗金豆子就是谁的。”泥鳅蔫了,他和白爷没交情,也不知道白爷住在哪里。他怒瞪街溜子,又让你小子得手了。街溜子龇出一口小白牙:“巧了,我和白爷是邻居,走吧,我带你去。”三人离开馄饨摊,街溜子在前面走,赵时晴跟着,泥鳅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来。开玩笑,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有钱的,当然是要跟着,手指缝里漏点出来,就够他吃香喝辣了。白爷住的地方,与魁星楼隔着一条街,是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民宅,大门油漆剥落,墙头上还插着碎瓦片,看上去真的不像是地头蛇的家。街溜子敲门,大门从里面打开一条缝,一个八九岁的小孩探出脑袋:“师兄,你怎么又弄得这么脏,小心师父骂你。”街溜子摸摸他的小脑袋,问道:“白爷在家吗?”小孩点点头:“在琴室里呢。”街溜子转身看向赵时晴:“你叫啥?”赵时晴:“小四。”街溜子对那小孩说道:“让他俩进去等着,我去和白爷说一声。”三人进了院子,街溜子便径自走了。赵时晴打量这院子,这院子从外面看着破旧,里面却别有洞天,至少是三进院子。倒坐房正对着的地方有一张石桌,四周有四张石鼓,小孩指了指:“你们在这里等吧。”赵时晴一怔,刚才没有留意,现在细听,这小孩的声音同样婉转悦耳。怎么回事,这京城里声音好听的人,全都让她遇到了?不过泥鳅的声音就不好听,和萧肃一样,忽粗忽细,难听极了,二哥有一阵也是这样。,!两人等了一会儿,却没有等到街溜子,先前的小孩又回来了。“你过来吧。”小孩冲着赵时晴说道。赵时晴站起身来,泥鳅连忙起身跟上,小孩板起小脸:“没说让你进去,你在这里等着,真当这里是谁都能进的吗?”如果是在别的地方,泥鳅还会扯着脖子争论几句,可是在这里他不敢,他是小偷,小偷最怕的不是官府,而是像白爷这样的老大。被官府抓住,顶多就是吃上几天牢饭,小偷小摸不会判重刑,还能在牢里养得白白胖胖。可若是得罪了老大,他就别想过安生日子了,不是死就是残。泥鳅乖乖地坐回石鼓上,缩肩耷脑,恨不能钻进地缝里。赵时晴跟着小孩昂首走进二进院子。一进来,赵时晴便忍不住点点头,二进院子里雕梁画柱,抄手游廊挂着一拉溜的画眉百灵,最有意思的是,别人家的游廊横梁上绘的是二十四孝或者十二花令,而白爷家里的游廊上绘的却是戏,一根梁一出戏。赵时晴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位白爷,恐怕是位戏迷吧。她又想起街溜子和这小孩的好嗓子两人停在一间屋子门前,小孩冲着门里说道:“大爷,人带来了。”“进来吧。”声音清清冷冷,不好听,也不难听,赵时晴竟然还有点失望。小孩推开门,赵时晴摘下头上的斗笠,掸掸身上的尘土,迈步走了进去。屋子不大,靠窗放着一把胡琴,四周的架子上还摆着月琴、琵琶、弦子、箫和唢呐。看来这就是刚刚那小孩口中的琴房了。罗汉床斜靠着一个中年人,四十上下的年纪,做书生打扮,可是却长了一张粗豪的脸,扫帚眉,络腮胡,两只眼睛赛铜铃。别说,这位虽然不姓钟,可是真的有点像传说中的钟馗。赵时晴像男人一样抱拳行礼,落落大方:“小四见过白爷,白爷安。”白爷嗯了一声,连个眼角子也没给她:“你要见我?有事?”赵时晴微笑:“小四想和白爷做笔交易。”白爷这才抬起眼皮,用正眼看她:“长得不错,可是太小了,爷不好这口。”赵时晴:“该不会以为我是来自荐枕席的吧,一大把年纪,你可真敢想。”白爷怔住,自从他由白秀才变成白爷以后,十几年了,除了白家人,还没有人敢用这种口气和他说话,这小丫头胆儿肥啊。白爷来了兴趣,坐直身子,说道:“小丫头,听口音不像是京城人啊。”赵时晴:“你能听出来?我这就是官话,我是我们那里官话讲得最好的。”白爷哈哈大笑,指着旁边的小杌子:“既然你不是来自荐枕席的,那就说说你的交易吧。”赵时晴好奇:“原来传说中的白爷竟是这么好说话的吗?”白爷:“小月月带来的人,我总要给几分面子。”小月月?那个街溜子是叫小月月吗?哈哈,这名字娘里娘气的。“白爷喜欢听戏,那我请白爷和我一起演一出戏,不知白爷有没有兴趣?”白爷脸上的温和荡然无存,他冷冷一笑:“乔装改扮,再找到我这里来,你是不是忘了,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赵时晴似笑非笑:“我的确是乔装改扮,但是这出戏对于白爷而言只是信手拈来,虽然这里是天子脚下,可事成之后,白爷保证片叶不沾身,对了,白爷想不想听听我开出的条件,若是白爷满意,咱们再谈正事不迟。”“说说吧,什么条件?”白爷问道。“听说今年京城乡试,主持出题的人是房二先生?”赵时晴反问。白爷一怔,没想到这小丫头竟然直接插他要害,他的要害就是乡试。“是有这个传闻,但做不得真。”白爷虽说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信了的。房二先生的大哥,便是房婴,前两次的会试出题和主考都是房婴,明年的会试,很可能还是房婴。而房二先生虽然名气比不上房婴,但是去年他为太上皇编撰了一本诗集,太上皇龙颜大悦,赐他三颗仙丹。那仙丹是太上皇亲手所炼,就和太上皇的这本诗集一样,有市无价。不仅如此,皇帝也召见了房二先生,房二先生如今在翰林院,正在为当今天子编书。赵时晴留意着白爷脸上的神情,也看到他眼睛里那两簇熊熊燃烧的小火苗。白爷为了那个举人的功名,都快要魔怔了。赵时晴假装什么也没有看到,继续说道:“事出必有因,既然有了这个传言,那定然不是空穴来风。”白爷沉声说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赵时晴微微一笑:“巧了,我家刚好有两本书,一本是房大学士读过的,另一本是房二先生读过的。”白爷霍的站了起来,脚上连鞋子都没穿,穿着袜子站在地砖上。“你说的书上有他们的批注,什么书?”,!赵时晴嘻嘻一笑:“好像叫什么夏冬的。”白爷:狗屁的夏冬,是春秋,是春秋!他花了大价钱,才从房家的一名清客口中得到一个消息,据说兄弟二人一直在家里编书,历时八载,这书已经编好两年了,共有三十卷,在书中,房氏兄弟深度解析春秋,提出了很多前无古人的见解,只是不知为何,这三十卷早就编好,却一直没有公布于众。现在听到赵时晴这样说,白爷犹如醍醐灌顶,他怎么没有想到呢?房家兄弟之所以把这三十卷藏了两年,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担心漏题!今年的乡试,明年的会试,一定会考春秋!白爷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他穿着袜子,围着赵时晴转了好几圈,眼睛里绿幽幽的。“小丫头,你家里有人当官?”赵时晴嗤道:“我家当然有人当官,而且还是大官,我说的这两本书是我二哥的,不过现在归我了,我可以决定送给谁。”白爷忽然弯下腰来,和赵时晴脸对脸:“小丫头,你是在吹牛吧?”赵时晴晃着脚:“就说这条件如何?”白爷冷静下来,这小姑娘既然敢开出这个条件,那么“不行,万一事成之后,你不认帐了怎么办?”赵时晴想笑,他都不问是让他办什么事,就只想着那两本书。赵时晴说道:“明天吧,明天我先给你交个订金,当然不会是真的银子,你也不缺银子,明天我把那订金给你,你再判断我说的是否可信。”白爷深深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说道:“好,明日此时,你来这里。”赵时晴笑了笑:“白爷信我,我也信白爷,相信白爷不会设下圈套,伏击我这么一个可怜的小姑娘。”白爷好话坏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赵时晴走出琴房,冲着廊下挂着的鸟笼打招呼:“画眉大婶,你的毛快要掉光了。”画眉鸟勃然大怒。赵时晴一路走一路打招呼,抄手廊子里沸腾起来,白爷听到鸟叫声走出来时,吓了一跳,只见所有的鸟都在笼子里又喊又叫,那个样子,活脱脱就是泼妇骂街。:()好时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