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少府哪来的钱(第5页)
就算伤財,伤的也是朕的私財,和外朝毛关係都没有!
便是在这般財大气粗、肆意妄为之下,文景之治四十余年,为汉室所积攒下的丰厚家底,被汉武大帝一人便败了个精光。
手里没钱了,仗却还是要打,宫室也还是要建,甚至还要巡游天下,封禪泰山——“
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內帑却越来越空,外朝更本就捉襟见肘。
怎么办?
加税吧那就?
於是,在经过文景四十余年的盛世后,天下百姓民几乎是一夜间,便再度回到了暴秦的统治。
以至於汉武大帝晚年,天下各地,甚至开始冒出零星的农民起义!
无奈之下,汉武大帝只能开歷史先河封轮台罪己詔,才总算是將涣散的天下人心重新收拾起来。
结合以上种种歷史经验、教训,刘恭也不难得出结论。
对於一个封建王朝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无疑是府、库丰盈,也就是外朝、天子都有钱。
双方的事儿都不耽误,也不会出现某一方的话语权,碾压另外一方的情况。
作为天子,刘恭当然希望未来有一天,汉家的相府国库、少府內帑,都能被钱、粮所堆满。
但考虑到相府国库的收入单一、稳定,且支出繁多、庞大,让国库丰盈起来,实在不是三五年之功。
反倒是少府內帑,收入繁多且稳定,支出也颇具弹性,可压缩空间极大。
再加上屁股决定脑袋,作为天子的刘恭,自然希望自己的私人腰包,能更快、更早的丰盈起来。
“其实,孩儿今日去作室,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张皇后正垂眸思虑,消化今日所得的空隙,刘恭冷不丁一语,又將张皇后的思绪拉回眼前。
便见刘恭略带无奈道:“自高皇帝驾崩至今,我汉家,已经七年不曾兴起兵戈。”
“宫中用度又算不上多,日积月累之下,少府內帑积少成多间,竟也不知不觉,积赞下了十几万万钱的財富。”
“少府內帑日渐丰盈,反观相府国库,却仍旧连俸禄都发不全。”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过去,府库皆空虚,自然是相安无事。”
“而今,国库空虚依旧,內帑却日渐充盈,难保外朝不会把主意,打到少府內帑的库钱上。”
“少府阳城延,起於军匠,出身卑微,又非元勛功侯。”
“如此卑微的出身,如今位列九卿不说,甚至还封了梧侯!”
“朝堂內外,不知有多少人眼红阳城延『圣眷”过甚,眼红阳城延能执掌少府內帑。”
“皇祖母担心,阳城延在面对外朝元勛功侯时,总会少几分底气。”
“所以,才让孩儿走这一趟作室,给阳城延撑撑腰、打打气。”
说著,刘恭不由又苦笑摇摇头。
“若非钱制的事儿,引出汉半两之弊,孩儿本还头疼该从何说起——
却见张嫣闻言,先是似懂非懂的愣了许久。
而后,终是皱眉不解道:“恭儿方才不是说,少府铸八銖新钱,是在倒贴、赔钱吗?”
“原本四万万钱的口赋,更是一熔、一铸间,便缩水成四千万钱不到。”
“如此惨状,少府內帑又如何在七年之內,积赞下这十几万万钱的?”
闻言,刘恭也不由微微一愣。
是啊?
少府,哪来的钱?
但很快,刘恭便从尘封的记忆中,找到了一个疑似的答案。
顾不上同母亲张嫣多说,当即拱手起身,便朝著尚冠里安国侯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