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险(第1页)
有时候,当真不得不佩服士兵的勇气,他们被四面包围了两日,没有甲胄保护的骑兵已经全部在突围中死去,但剩下的重甲步兵却硬是顶住了箭矢、冲阵,军阵没有丝毫松动。
许是打了多场胜仗,连战连捷的士兵们士气高昂,依旧在高喊:"打赢这场仗,白银一百两!"
李素在观察完毕后,没有几分犹豫,看准了李翰海突围的时机,率军冲了过去。敌军的箭矢在耳畔呼啸而过,没有甲胄的李素却没有丝毫畏惧。
她用剑轻松挡住了箭矢的伤害,却无暇顾及马匹的情况,果然,那匹宝马被一发箭矢击中。
那曾是她最爱的小马驹,但现在,她却只能牺牲它。
那匹马许是有灵性一般,哪怕身中数箭却仍旧不肯停下。
对于中原骑兵,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步兵或是中原骑兵,加上农耕民族大多不善骑射,将领往往会将他们的冲阵作用发挥到极致。
他们往往人马俱披甲,以长矛、长枪、马槊等兵器作为武器,而非对训练要求极高骑射。
而具装骑兵的甲胄,既是护盾,也是配重,本该在这场冲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但为了新的敌人,将领们一致认为骑兵应该放弃甲胄,保留机动性。
于是,这场冲锋变成了一场屠杀,李素损失了一大半的兵力。
所幸正如李素所说,游牧民族松散的统治无法逼迫手下士兵执行自杀式任务,在强敌面前毫无纪律。
当手持长兵器的吴军贴近之时,因没有钢铁制造工艺,缺乏长兵器的夏军,立刻四散奔逃。
李翰海几乎是毫不费力地突破了包围。
但远处的夏军还没有停止射击。
于是,剩下的重甲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下,背对着湍急的河水列阵。
其实,这批骑兵没有对他们产生任何战略上的意义,步兵们依旧需要挡住敌军一场又一场的冲阵,不过这些畏首畏尾的北狄在冲阵上,远不及中原的重甲骑兵。
但重要的是,李素为他们带来了早已耗尽的干粮、水还有箭矢。
这让他们得以支撑到两日后,观南的援军到来。
这匹专为夏军量身定制的骑兵全部配备弩,虽然一个多月的练习不能让他们拥有与对面相同的骑射能力,他们大都没法松开拉着缰绳的双手去拉弓,便只能接受装填缓慢的弩。
但是,用弩他们,面对敌军密集的箭矢,也终于有了反击之力。
当泛着寒光的长矛贴近,夏军四散奔逃。
观南成功稳住了战果,而同样令她高兴的是,旧唐的军队只剩下一万人了。
她骑在高高的马匹上,俯视着狼狈的李翰海,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感受过的快感。
哪怕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她依然会感到高兴吗?
此刻,大皇子听闻手下的战报,感到十分愤怒。如今他的三十万大军,已经被起义军消耗掉五万了,还有五万仍被起义军牵制,动弹不得。如今仅剩的十万大军(存在非战斗减员)又有三万减员。
而那位手握八万士兵的弟弟却没有丝毫减员,巨大的不平衡在心中涌起。让他想要去与拓跋浚汇合,收回他的军队。
他绝不容许自己的弟弟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