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1页)
纪霆则在纸张上面写了个第一日,背默,又问:“范围呢,四书全本吗。”
这个他们不知道,纪霆则在后面打个问号。
“第二日比解意。”
“三十位学生依次限时作答,超过解答时间,就要退出。”
“一直到场上只剩十五人。”
一天淘汰一半?
有够狠的。
不过最难受的,还是第三日那十五个学生。
因为私塾大比名次只取前十。
明明距离名次一步之遥,却很容易被淘汰,这种心情肯定很难熬。
纪霆在画纸上写了解意两字,范围依旧未知。
“第三日呢。”
“依旧是解意,但不是写下来,而是考官当场出题,学生当场口答。”
好家伙,这两场笔试,一场面试。
先淘汰基础不牢固的,再淘汰理解不过关的,最后淘汰心态不够稳的。
这三场下来,若是能熬过去,距离考过秀才,应该都不远了吧?
事实也确实如此。
甚至有人把宜孟县的私塾大比,称作小童试的。
说是只要在这上面拿到名次,明年二月份的秀才考试,一定能够考过。
当然也有当众出丑,心态不稳的,丢了全家全族脸面。
纪霆在第三日后面,写了个面试。
“第一日考的是基础,所以四书肯定要背会的,否则去了也白搭。”
“但也有诀窍,那就是先把好背的背会了,晦涩难懂的直接放弃,能保几分是几分。”
“第二日考理论,肯定有其范围,最好搜罗前十年考试范围,要是能弄来考官风格就最好了。”
“多做真题,远比盲目学习要好。”
“若是能到第三日,其实大家理论水平都差不多了。”
“比的则是风度,口才,仪态。相比其中意思,仪态风度更加重要。”
面试嘛,大差不差的,肯定是气质优先。
纪霆分析一遍,小四小五都听傻了。
私塾大比,原来是这样吗?
怎么三哥哥一解释,感觉完全不同啊。
不等两人兴奋,纪霆直接道:“别高兴得太早,听说私塾大比持续三四十年之久,估计不少人都知道其中诀窍。”
“尤其是大族子弟,必然知晓其中潜规则。”
也就是说,分析出这些东西,不过是距离人家又近一步,而不是领先一步。
要说第一日好办,无非是下苦功夫,认真背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