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2页)
四千多具甲精锐骑兵,在一次突袭中被消耗殆尽,这个代价,谁可以承受?
在生产力及金属冶炼能力极度匮乏的年代,具甲骑兵是真正的活爹,国家机器最核心最关键的暴力零件,字面意义上的吞金兽——培育一个具甲骑兵,意味着军队起码要准备两到三件备用的铁甲及兵器、挑选最顶尖最勇武,待遇起码不低于中低级军官的骑士,以及大量的骏马——这些骏马的饮食标准甚至要高过长安的富户;它们只能□□筛的细粮不能吃一丁点粗粮,它们只能喝烧滚后凉得刚好的水不能喝生水,它们要有充分的活动场地和训练时间,它们稍有不适就要延请兽医,它们到寒冷和炎热时都要吃巨量的糖和新鲜蔬菜;你要精心伺候这些两条腿和四条腿的活祖宗,才能勉强拉出一支可用的重甲部队。
总的来说,养成一个具甲骑兵的花费或许比不上等重的黄金,但与等重的白银相比,却是绝无逊色。所以汉匈两个大国,几十年来打得天昏地暗大道磨灭,榨干了骨髓也只榨出几千重骑兵来,那是真的养不起更多了。
——那么,这么珍贵、这么了不起的部队,如果被人一上手就霍霍掉四千呢?
这么说吧,罗马帝国鼎盛之时的条顿森林战役,将领瓦鲁斯也就是一时鲁莽送掉了三千骑兵,就气得罗马奥古斯都屋大维痛哭流涕,到死都念念不忘“还我军团”。罗马的战略局势亦为之一变,再也不能窥伺易北河防线;而设如一口气伤亡四千精锐,那约等于长安天子一战将卫、霍及关中勋贵子弟全部葬送,绝对能让皇帝当场吐血(真吐血),并永久改变朝廷权力格局,摧毁皇权所有的威严——如果运气不好一点的话,老刘家甚至都可以提前物色独属于自己的老歪脖子树了。
这样的结局,如果一锅扣在生产力还更为薄弱的匈奴头上,那爆裂的烟花,必然是更加璀璨夺目,令人心旷神怡——到了那个时候,单于恐怕就该明白,被鸣镝插着脑门见长生天,其实也不算什么太糟糕的死法了。
有鉴于这样辉煌可期的未来,霍侍中的反复催请也就可以理解了。永远改变汉匈局势的天大机缘就摆在面前,由不得有识者不心痒难耐;万一一发得中,那真是以小博大的绝佳样本。
当然,这样天大的机缘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吃到嘴的。调动重甲骑兵突袭敌人,这种计策说起来倒是简单;但军队又不是自动运作的npc,要领着这几千精锐骑兵星夜突击,完美完成任务,带队的人必须要有极高的军事素养——而这样的人物,肯定是很难找的。
自然,如果真的豁出去玩一波大的,那大昔日的将军自己也可以领着人去做一回;但现在身为主将负三军之重,有的事情是真不能亲自出手了。他必须要将事情托付给下属;但兹事体大,托付是否得人,也实在极可忧虑。
那么,应该选择谁呢?
说实话,现在营帐中也就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大将军又不可能立刻叫人来开扩大会议(毕竟还要顾忌御用“方术”的机密),所以根本就是选无可选。但长平侯仍然面露犹豫。毕竟,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让自己的外甥,一个初上战场的年轻人,负责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都太过于冒险,乃至于接近癫狂了。
霍侍中向前了一步:
“属下斗胆请战。”
营帐中寂寂无声。长平侯依旧在做思索,穆祺稍一犹豫,则又望向了真正最有资格下论断的当事人:
——现在的“你”,应该能够应付这个任务吧?
面对穆先生的目光,低头望地的小郑郎君终于微微一动,抬起头来,回望了穆氏一眼:
……差不多吧。
穆祺眨了眨眼睛,不再东张西望。大将军则缓声道:
“如果要备双马,那军中大抵只能凑出五千多骑兵。”
五千多对上匈奴人的四千余,数量上倒也的确有优势,但并没有大到所向无敌、可以锁定胜局的程度,仍然需要极为精细微妙的操作;对于新手而言,这样的操作肯定是相当大的考验。
“属下愿意承担这个责任。若有差池,唯有效死,绝无苟活之理。”霍去病立刻道:“而且,以明击暗,原也不必五千这么多,一对一也足够殄灭贼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