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紫阳学宫(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时候一个身着青蓝儒衫的年轻男人走过来,面白无须,朝着柳青尘作了一揖,“这位少侠,外面马车可是阁下的?”

“正是。”柳青尘回礼。

“阁下年少有为,看腰牌是粤商帮人士,可是从岭南而来?”这人谈吐温和,不自觉就散发几分亲和力。

“大哥谬赞了,小弟沿途做点小生意。”柳青尘十分谦虚。

“不错,不错,敢问阁下高姓大名?在下乃这紫阳学宫学生,姓虔名秉元,字秀蒙。”

柳青尘有点犯难了,说自己真名吧,自己已经被砍头了,不说真名吧,眼前这人貌似要结交自己。

“再下周伯通!字重阳。”还是撒了个慌。

虔秉元笑了笑,缓慢而带着力道,“精诚无间,则可孚人。”

柳青尘一瞬间惭愧无比,一种说真话的冲动无法压抑,做人就是要实诚……

柳青尘暗自催动那心法口诀,弹指之后,这种愧疚感也就慢慢消失了。

“抱歉,秀蒙兄,我叫柳青尘,暂无字。”

他其实大可不必吐出真言,只怕这儒生纠缠不休,一直扰人心神,就很烦。

东州的儒生,起初与柳青尘前世认知的读书人并无二致,读书习文,待功成名就后入仕为官。

然而自武林势力兴起之后,有大儒偶然发现,若在扎实的内功根基之上诵读圣贤之言,竟能触类旁通,促进功法精进。

此后历经数代名儒改炼,将吐纳、悟道、禅理暗暗编织进诗书章句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属于儒门的修行法门。

大约在亚圣之前的一两百年,儒修之风达到巅峰,成了儒士的必备技能。

至亚圣时,更将心法与圣贤经卷浑然合一。弟子入门,不必另行习武,只需读书、练字、修心,便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品级。

但品阶提升并非堆砌文章、升迁做官那般简单。

品级越高,越需淬炼心性,还需实现其毕生之信仰。

如一大儒以“正本清源”为己任,他须在驱散一方积弊、重塑纲纪之时,才有步入高品的机缘。

最低的九品儒生原意是擅长辩论,主打一个声势压制,可最后却成了吵架必赢的技能;约莫一句势大力沉的“操你娘”,也能让市井之徒汗流浃背,愧对列祖列宗。

八品则摆脱了这种低级趣味,开始用言辞扰人心神,眼前的虔秉元大概如此。

“哈哈哈,情有可原,你应该有不得已的苦衷。”虔秉元大方一笑,不做计较。

你知道情有可原还让我说真话,讨厌的狗儒士,柳青尘心里暗骂了一句。

“我看你马车上有药品味道,是否有那岭南的铁皮石斛,我想买一点。”

柳青尘点了点头,“有的,你要多少?”

“十斤。”

“500文一两,十斤就是50两白银。”柳青尘想都没想,还好大昶国用的十进制,就是方便。

“商人重……”

柳青尘没等他把那“信”字说完,立马抢先道,

“得得得,大哥,交个朋友,30两,不能再少了,从岭南运过来,一路盗贼横行,也不容易……”

虔秉元点头笑了笑,从胸前拿出三张十两银票。

随后柳青尘挑了一些上等品质的铁皮石斛给这儒士,“秀蒙兄,这可都是上品,我这趟没赚你钱,权当结交了啊。”

虔秉元上前闻了闻,确实是那上品药材,之前从山脚下药铺零散买,也要400多文一两,不禁对这少年敬佩起来。

自古真情暖人心!

他本想再还10两银票过去,但看这少年气宇不凡,两位美女更是国色天香,便有心结交。

“少侠,好意心领了,愚兄老家在杭州,你若有空去那边,去虔府报我名字便是。”

柳青尘大喜,行走江湖,朋友是不怕多的。这儒士对自己好感度飙到了30+,是值得深交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