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静妃生辰(第1页)
谢玉的倒台,让巡防营的职位空缺了下来,这必然成为太子和誉王的角逐之地。可太子还没从私炮坊爆炸的影响中走出来,而誉王近期在朝中如日中天,甚至打破了梁帝想要的平衡,所以梁帝自然不会将这守护京城的重任交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而两个儿子喋喋不休的争论,更是让他烦不胜烦,梁帝气愤的走进寝宫。“这两个逆子就是来讨债的,在朕的面前不是争就是吵,都快翻天了!”“哎呀,两位殿下为了国事争吵那是自然的事儿。”“哼!”“您居中裁决就是了,切莫动怒伤身啊陛下。”“陛下,刚行过午膳,是否要小憩一下啊?”“憩什么?!外面的蝉声如此之响,朕怎么憩?!”高公公也是将梁帝的情绪对着外面的小太监直接宣泄了出去“都是死人吗?没听见吗?赶紧给我把树上的蝉都打下来!”高湛回身准备再来安抚梁帝。然而春困秋乏夏打盹,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无非是让梁帝静下心来睡一觉,于是他便开始出手了。“陛下。”“嗯。”“今儿是敬妃娘娘的生辰了,静娘娘今年见的妃位份不一样,您不过去看看?”“静妃的生辰?例赏送过去了吗?”“嘿嘿,您放心,内廷司一早便依制都送过去了。”“哎呀,静妃进宫这么多年,朕应该过去看看。”梁帝走之前还特地吩咐高湛。“这样,你再备上锦缎十匹,珍珠十斛、翠玉十件,随朕一道过去。”“是。”“哎,你觉得这可好?”“哎呀,足矣足矣。”看得出来,梁帝是真心想给静妃惊喜,梁帝和高湛刚走到静妃的门外就听见了靖王和静妃正在闲话家常。梁帝悄悄走近殿内,而高湛跟在身后时踢了一下门槛发出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声音。“儿臣在外领兵时若遇粮草不济,自然要与士兵同苦。那时腹中饥饿,就想想母亲做的药膳解馋。若不是怕母亲辛苦,真想日日都能吃到。”“我倒是不怕辛苦,只是依制你不能随意入宫,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来了就多吃些。”梁帝看到这幅景象,顿感嗓子又干又痒,发出的清咳声也是将母慈子孝的画风打破。“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请陛下恕罪。”“快起来,你也平身吧。”“谢父皇。”“朕想起今日是你的生辰,来看看你。”一旁的高湛马上宣布道:“陛下赐静妃锦缎十匹,珍珠十斛、翠玉十件,谢恩!领赏。”“臣妾谢恩。”梁帝第一次亲自过来给静妃过生日,本来悄悄的来是想给一个惊喜,不料人家母子似乎并没有太在意,反而还有了一种被打扰的感觉,面对着丰厚的赏赐,并没有因为多受恩宠而感到高兴,要知道来之前没想到却搞成这不咸不淡的局面。………【蝉:我就不应该出现?】【蝉:有本事你打你儿子呀,打我们算什么本事】【在这宫墙深深的皇宫之中,梁帝怕是很少见到这样母慈子孝的场景了吧。】【久居九五之位,他想听一句真话都难,更别说这样的画面了。】【静妃不喜欢梁帝,所以他的惊喜是白准备了】【心里没你,你送啥都是白搭】【高湛为啥踢门槛呀?】【可能是不小心的】【高湛可能是静妃的人,他在提醒】【觉得不像,要不然静妃母子这么多年不可能默默无闻。】【有没有一种可能,和宸妃有关。】【王易大神速更,想知道真相。】……男人的好胜心让梁帝暗暗较劲,今天非要把这惊喜送出去。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萧景琰身上。“近来交代景琰办的几件事办得甚好。朕十分满意,一直说要赏你,现在刚好在你母妃的面前,说说看想要什么。”萧景琰犹豫了一下,这大概是他第一次或被动或主动的被加赏,一时间竟也不知道应该要些什么。但梁帝开口了,又不能什么也不要,于是便提出想要赦免一名在岭南服流役的罪人。“什么罪人呐,又是什么德高望重却偏爱胡言乱语妄议朝政的狂士吗?嗯?!”梁帝拍了一下眼前的桌子呵斥道:“你素来忠耿,怎么也学会了沽名钓誉招揽人心的手段,谁教你的?”随后又拍了急拍了几下桌子。“谁?!”萧景琰只是提了一下这个事,梁弟就莫名其妙的冒出这么一大堆的驳斥,连事情的原委都不让人说完,就开始乱扣帽子。靖王心里有底,所以不慌不忙,加上静妃在旁帮忙解释,原来那个犯人只是乡下的一个郎中。是因为他儿子在科考时忘记避圣祖名讳才被诛连流放。当年静妃云游学医时,与他有过半师之谊,正巧刚刚在吃饭的时候,静妃提起这次国丧大赦天下,这个旧识又不在此列,所以靖王才提出想讨要这个恩赦。,!“原来是这样,哎呀,景琰一个皇子找府里人出个主意,怎么都会有办法把他救回来的,哪里还用得着向朕来要恩赦呢?换个赏赐。”回父皇,儿臣以为大不敬之罪,依律法,唯有圣上有权赦之,纵然儿臣是皇子,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为解母忧,唯有此请。望父皇恩准。”“行,你所请之事,朕准了。”“儿臣谢过父皇。”“臣妾谢恩。”梁帝伸手招了一下萧景琰,萧景琰走到梁帝跟前后他问道:“茯苓鸡汤好喝吗?”………【梁帝是不是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呀】【靖王说了这么一下他就想东想西,要是誉王和太子他估计说都不说】【这应该算是梁帝一贯做法的缩影了,不辨事实、不查真相,一味的靠主观臆测。】【确实,就像他总说祁王在朝堂上顶撞他说林燮在外领兵是违逆他。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些所谓盖棺定论的事情里,有多少是他人煽风点火之后,梁帝自己内心无端臆想出来的呢?】【静妃的反应也是满分呀,分分钟化解】陈锴戈看完剧情和网友们的评论后点评道:“梁帝的做法也是令人骇然,作为一个当权者,自身居然视法度为儿戏,将这种弄权的行为看作是臣子应有的权利,何其讽刺。这也更好的衬托了靖王和他们的不同。”………:()让你写朋友你写琅琊榜权,文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