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1页)
没想到当真派上用场。
他知道以翟广的为人,让他就地向镇中百姓征粮实难做到,那么翟广定不会在此地久留,死守这府库已被搬空的鹅笼镇,等官军四面合围。不出三日,翟广休整完毕,定要启程。
此时陆宁远若仍像上一世那样统领大军,只需要命人把守住几个主要隘口,再缩小包围,将翟广越困越小,就是困不住他,也可以在几处设伏,平定的办法不止一样。可现在他手里只有几千兵,又无坚城依托,在翟广面前仅能自保而已,如何破敌?如果他是翟广,该往哪里去……
一连两日,他不住派人出去探听叛军动向以及官兵到了何处,自己只闷在大帐当中,除去向斥候问话之外,对着地图一天也不说一句话。期间翟广交几次邀战,只由张大龙等人主持,陆宁远全未出面。翟广并未下定决心在此时同他们再打一场硬仗,因此几次攻击都是试探性质,规模不大,见陆宁远营寨实在难啃,也就没起硬吃了他的心思,保存实力以待后战。
马上到了翟广拔营的日子。翟广行军时,往往以老弱、伤兵、军眷居中,外布精兵护卫,而且一营一营井井有条,彼此呼应,首尾相顾,想要在他们全神戒备之下以三千人马击破他们,乃是天方夜谭。至于设伏,也不可行。他兵马暴露野外,已在翟广严密监视之下,稍一移动必被察觉,这样近的距离,不可能像之前翟广没注意到自己时那样行动自如。
看来只有放翟广走了,等待下一次不知什么时候会再出现的机会……
就在陆宁远这样想时,却忽然峰回路转——邹元瀚没有被俘、被杀,也没有因为怕被追究败军之罪而就此逃遁,反而从大同镇收拢了一千来人,往这边而来。而北面德安、西面武昌的官兵昼夜兼程,据此已经只剩下一日路程了,只要拖住翟广,便可再战!
意识到这点,他毫不犹豫,即刻聚将议事,定下战略部署。
他麾下许多军官因之前都曾从军,遇见如此形势,人人都明白这是要打恶仗、硬仗,不但没有半点好处,白白损兵折将不说,到最后功劳可能还是旁人的,自己什么也捞不到,第一反应都是应该安然放翟广离开,以免赔掉老本。
需知他们这些在外征战的将领,不同于朝中那些老爷,他们手中权力与其说是来源于那个居于深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皇帝陛下,其实更多来自于自己麾下兵将。你兵多将广,朝廷就不敢动你,不但不动,还因为要倚靠你做事而上赶着哄你。你要是打散了队伍,没了作用,那就看吧,他们转瞬就要变脸,新仇旧恨一起清算。
如此乱世,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为自家谋,兵马自然越多越好,像这样打消耗战,那不是自己断送自己么?
可是谁也没有将心中这话说出。陆宁远下令出战的时候实在太平静、太坚定了,看他脸上神情,就好像为国征战、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散这些好容易培养出的士卒、重新变得一贫如洗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无可置疑。
他们是在为一个比自己所能想象出的更加宏大、更加幽深的什么而战,这是在场许多人在自己几十年的人生中第一次、或者第二次产生这样的念头——而第一次是在陆宁远将张康几人除名又逐出军营的那天。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后来因战功一路升迁而身居高位,有些不再在陆宁远麾下,但无论身在何处,地位如何,接下来的这几日,活下来的人里,无论是谁都再没法忘记。
那或许是他们记忆里最黑暗的几天。他们以区区几千人,不住冲击着兵力数倍于他们的翟广大军,一日之间便要交战三四次,箭矢插进盔甲,刀刃破开血肉,马匹吐着白沫栽倒地上,陆宁远把疼到没有知觉的左腿绑到镫子上,举刀一次次带领他们冲锋。
而他们换来的是,朝廷援军从四面赶到,邹元瀚也从大同镇带了卫兵和民兵过来,居中调遣,大破翟广军。翟广部众死伤无数,往西逃遁,就此几乎销声匿迹,看来似乎再难成气候。朝廷嘉奖的诏书发下,里面没有陆宁远和他们的名字,邹元瀚升任游击将军,官居从二品,以酬平贼之功。
第107章
陆宁远奇袭大破扎破天部,与夏国摄政王亲自统兵东征、攻破凤阳的消息几乎同时传来,一起送来的,还有一整株小梅树,连着根上的土一齐交到刘钦手上。
刘钦那时刚刚下朝,想着凤阳既下,夏人接下来就要陈兵大江,虽然有上辈子的记忆,明知道他们意在议和,并无吞并江南之志,心情却也颇为凝重,眉头紧锁着回到家里,看到别人送来这样一株梅树,不由一愣,接着便觉有几分莫名其妙。
这树像是被连根挖出的,根须抱着土,用布紧紧裹在一起,碰一下,就从缝隙间往外扑簌簌地掉土屑,看着脏兮兮的。花枝也未修剪,上面的花倒是大开着,粉白相间,也不难看,只是一看便是寻常梅花,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
他奇怪地瞥去一眼,头脑里仍然思索着自己的事,并不放在心上。
每天向他送礼的人很多,他有时还会看看,有时懒得过目,就让找地方收起来,并不着意。但这树实在普通,在一众奇珍异宝之间反而显得异峰突起,他于是一面往庭院里走,一面多问了一句:“这谁送的?”
德叔在后面抱着树道:“小陆将军,一起的还有一封信。”说着把树放在花园的石桌上,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又补充:“是明着送来的。”
他所说的“明着”是区分于“密使”,看来陆宁远所说不算什么密事,和前些天李椹报告时用的黑色蜡丸不同。刘钦下意识地出了一声,“哦?”顿了脚,向那株树又看去一眼,然后从德叔手里接过信,在石凳上顺势坐了,把信拆开,正是大破扎破天的军报。
他已经等太久了!
刘钦把信拍在桌上,手指在上面连敲两下。陆宁远能破敌并不在他意料之外,他只恨这消息来得太迟,让人终日等得心焦。
今天早上朝会之后,因为夏人南侵之势太急,江北败报迭至,他三哥刘骥又劝父皇弃城南逃。能看出他父皇已经颇为意动了,只是群臣苦苦相劝,晓以利害,才又搁置此议。刘骥见劝说不成,早朝后便自请外出就国,去往自己的封地长沙,竟有见势不好,脚底抹油自己南走之意。刘崇心灰意懒,挥挥手答应了他。
刘钦冷眼旁观,知道属于他的时间就要来了。
之前李椹带来的消息,陈执中手往下面伸的同时,也没忘了上面,有些好处转头就卖给了刘骥。刘骥出京之后,百口莫辩,他在这时将他的事情抖搂出来,父皇定要震怒,不怕牵扯不出陈执中。如今徐熙被逐,只要陈执中也被拉下,他大哥刘缵也就孤立无援了。
陆宁远的捷报在此时送到,正好为他张一声势。更何况他父皇畏夏如虎,两世本来都没有差别,可一封捷报之后,就不一样了。陆宁远以数千新练之卒应对同官兵已经百战、不仅没被剿灭、反而愈发壮大的流寇,只经两月,便断其一臂,但凡略通军事之人想来一听便可知其厉害。听见这个消息,不知能不能让他父皇胆气为之一壮,往北面对着夏人时,能少几分丑态。
上一世两国议和时刘钦正在北面,被俘夏营当中,不知详情,这次他身居京城,几次廷议他均在场,将夏人大兵压境下他父皇与朝臣的百态看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