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页)
商定好策略,接下来便是人选。
最一开始原本是周章自请担任这一军的统领。他虽是文人,但其实颇为自负,担忧城中诸将如熊文寿、陆宁远之流虽多勇力,殊少智谋,都不及自己,不知道会出什么纰漏,于是便想要担当此事。
他也知道,第三路人无论是谁统领,恐怕都有去无回,但国势如此,自己这一条性命也没有什么可惜。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先前老师那件事,他没有开口,后来迁都一事,他又没能力谏,已引为终生恨事,如今若能死战,也算无怨无悔。只是这样而死,非但是死国,硬要说的话,似乎也是为了刘钦而死。
为刘钦而死……
他出口自荐,但感被什么冰冷的东西贴了一下,那东西随即掉进心肠,硬硬地硌在里面,倾倒不出,但在一瞬间过后,刚才被贴过的地方,忽然又升起一阵热意,或许还有一点点柔软。
他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也不愿细究自己为什么会有此感,只是公事公办,向众人陈述自己乃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钦却道:“你不能力战,不是最合适的,留在睢州守城,第三路让陆宁远去。”随后转头问:“靖方,你能做到么?”
他语气强硬,又带几分笃定,不像在征求两人意见,反倒像是就这样直接安排下来。
周章一愣。刘钦如此做,是不肯信任他,还是不舍得他就这样送死,故意安排别的人顶替?毕竟前两支疑兵,再算上城里守军,这三路人全有生路,只有这第四支九死一生,成败实在难料。
周章抿了抿嘴,朝刘钦看过去,见他没有看自己,于是又看向陆宁远。
这个才二十三岁的年轻人,看着那么忠诚,那么勇敢,刚才又是他提出的布置下几路疑兵的办法,足见也有几分聪明。像这样的聪明人,可会想到自己正在被刘钦推出去送死,想到刘钦突围之后,未必会像刚才所商定的那样带着援军去而复返?想到之后,他肯就这样乖乖引颈受戮么?
陆宁远果断回答:“是。臣定保殿下顺利突围。”
“不是这个。”刘钦又问:“我是问你,等我突围之后,你能做到全身而退么?”
陆宁远答:“臣尽力而为。”
“不是尽力而为。你要是没有把握,那就换一个法子。”
有那么片刻的功夫,陆宁远没有开口,刘钦也不说话,在场其余众人也鸦雀无声,各自相顾失色。
周章忽然觉出一种从没体验过的荒诞感觉,他与刘钦同榻抵足过那么多次,今天却像第一次认识他一样,惊异地皱起了眉头。
他回过神,正要张口重申自己的主张,这时候却听陆宁远道:“臣一定做到!”语气那样坚定,好像有种不同寻常的力量,让人一听之下,情不自禁便想要相信。
刘钦点点头,随后也对他道:“我也一定带来援兵!靖方,这次你肯信我么?”
陆宁远脸色微变,两只眼睛在一瞬间闪过异样的神色,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怔了一会儿,随后回答:“信。”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刘钦忽然笑了一笑,朝他伸出只手,“那好。咱们两个握一握手。”
陆宁远举起惯用的右手,像是不曾受过伤似的,毫不犹豫同他握在一处,看来十分用力,长长的指骨在手背上绽了出来。
在这一刻,像是有一道无形的壁障,将他们所有人排除在外。周章怔怔看着那两只握在一起的手,辨认不出刘钦这样做究竟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让这个可怜的小将甘心卖命而使的伎俩,甚至已不再像刚才那样笃定刘钦做出这样的决定和自己有关。
不知出于怎样的心理,虽然明明觉着陆宁远太过年轻,不足以担此重任,但他终于没再出言反对,沉默地听刘钦继续与在场众人敲定各处细节。
终于到了突围之日,周章留在城内,而城外的一切都和他们计划的一样。
熊文寿、成业、陆宁远相继出城,夏人果然先放后抓,尽起大军向陆宁远扑去。二更时刘钦缒城,没被任何人发现,就连睢州守军当中,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
可到后面,忽然就出了乱子。
熊文寿出城时所带兵马不多,但夏人并不实心追击他,因此他应付起来不算吃力。
为了做戏做全套,成业所部第二路人带走了近半数人马,原定应该在陆宁远受围,交战最烈的关口率兵回援他,接应其一起回城。可他从西门突围之后,见长官熊文寿迟迟未归,不知道是担忧其安危还是谄媚,竟然自作主张,待甩脱夏人后,顺势一路向西,搜寻熊文寿的踪迹,先与其会师,再一起向东回援。
结果这样一来一去,就令陆宁远以区区两千人独对夏人大半兵马足足两个时辰之久。等他赶回时,陆宁远已抵挡不住,且战且退,困在他先前在城外曾率军屯驻过的土垒上面,不知道还剩下几个人,只知道被夏人围困数重,有如釜底游鱼,飞走路绝。
夏人如虎如狼,犹自仰攻不止,鼓角声、马蹄声、喊杀声震天撼地,好像要把那座土垒给生生吞掉。近万之众拥在那座只有几丈高的土垒下面,好似东海之波,掀起一道道滔天巨浪,拍打在一颗小小的礁石上面。
成业见此情形,对熊文寿道:“大帅,这小子没有救了,还是先撤回城里,保此全军,等日后取朝廷进止吧!太子这一去十有八九不会回来,咱们需得早早谋个后路,不能现在就把人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