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1页)
第26章
这位两鬓斑白的老将盯着沈平章看了足有三分钟,突然重重一拍桌子:“拿下!”
两名警卫如黑影闪至,铁钳般的手扣住沈平章双臂。
褚兴国大惊失色,“唐司令,这是干什么?”
司令倏然冷笑:“一个下乡插队的大学生,在连电灯都还没普及的农村,怎么可能画出超越三代机的设计!”
唐振河鹰隼般的目光似要穿透他的灵魂,“沈平章,你可知道,伪造军机图纸,足以判你死刑,说,你背后是不是有境外势力?”
沈平章镇定自若,露出军工院士独有的从容:“唐司令如果不信,可以考我。”
“好,那我问你,战机航电系统怎么实现超视距打击?DSI进气道为什么要选用三维鼓包设计?鸭翼布局的涡流控制原理是什么?”唐振河一连三问。
沈平章不假思索,直接说道:“战机航电系统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通过相位加权算法,使每个单元发射的电磁波在空间中形成可控波束。我设计了分布式信号处理架构,将运算负荷分摊至各单元,避免中央处理器过载。”
唐振河瞳孔微缩,指尖在图纸上重重一点,“航电系统的光纤总线拓扑结构,你如何解决信号衰减?”
沈平章语调愈发铿锵,“我提出了‘冗余中继节点’方案,每30米增设光信号放大器,并设计双环冗余网络。一旦主链路受损,备用链路可在0。5秒内切换,确保战机在电子战中维持通信。”
此言一出,唐振河眼底的异样一闪而过。
他又抽出一张土著,“最后一个问题,鸭翼与主翼的间距为什么精确设定为1。2米?”
“1。2米间距可形成‘涡流耦合共振区’,在23度攻角时,鸭翼涡流与主翼升力场增幅达37%,但超过1。3米会引发气流紊乱。”
沈平章话音未落,唐振河却露出一道意味深长的笑容。
“看来你对战机研发很有心得,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但我仍然不能放了你。”
“为什么?”褚兴国脱口而出。
唐振河绕回办公桌后,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战国策》。
“褚厂长,郑国渠的故事里应该知道吧,当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去秦国献策修渠,表面是为民生,实则是要耗空秦国国力,让秦无力灭六国。”
“现在沈平章交出的猛龙战机图纸设计之繁琐,你比我更清楚。如果真按图制造,大夏需耗费多少人力资财?光是特种合金就得从国外进口,发动机技术更可能被卡脖子!”
“你敢肯定这不是第二个‘疲秦计’?”
褚兴国喉结滚动,额角冷汗渗出,“唐司令,你的意思是,这是一场针对大夏的‘战机郑国渠’?”
他当然清楚战机研发所需要的资金,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更何况绝大多数材料,在大夏工业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
也就是说,以大夏现在的工业体系,根本生产不出猛龙战机。
除非国家把所有资金都投进军工领域。
那教育,医疗,农业等等其他领域就只能停滞不前了吗?
可图纸上那些颠覆性的设计,分明是打破技术封锁的曙光啊。
褚兴国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
唐振河鹰一般的眼神死死盯着沈平章,“沈平章,你交出的图纸越先进,我越要怀疑,如果大夏为造这台战机耗尽资源,最后却发现材料受制于敌、发动机依赖进口,这与郑国修渠有什么区别?”
“沈平章,老实交代,你背后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