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听陆赞那天的意思,嫌弃自己家底薄……盼娣琢磨着必须从赚钱上面全方位碾压他!

为了准备招工考试,盼娣和田芫华找叶景开借了一堆资料。芫华主要是地质矿藏类的书籍,盼娣则找他借了一些往期的人民日报。

宣传科需要的那些技能,诸如板报、画画、组织活动、摄影之类的,大部分她都会,唯一头疼的可能就是写文章了。

为此,盼娣每天除了做三顿饭,捡柴火,洗衣服这些基本的家务活,就是拿出高考的劲头开始死磕领袖语录和《人民日报》社论。

盼娣记得红星这次招工考试考的是《人民日报》上梁效同志写的社论。

这个“梁效”并非某个人的笔名,而是“两校”的谐音,是京城两所著名高校的人员组成的批判组。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梁效前前后后共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其中三十多篇成为当时圈定的学习文件,基本上代表中央最核心成员的观点和意见。

所谓“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把“梁效”读通了,最起码政治觉悟方面不会出问题。

盼娣倒不担心考不上,前身虽说是高中毕业,但以她接收的记忆来看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初一水平。这个年代的高中,从老师到学生大多都无心在书本上。平时在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劳动,各种运动不断,又经常下乡去帮农民夏收、秋收,有时候还要去矿上义务劳动,接受各种军事训练。在这种氛围之下,学习倒成了次要的事情。

前身书桌上寥寥几本书全是学校里的教材,笔筒就两支笔。一支土黄色塑料外壳的圆珠笔,笔芯在笔管里直打晃,写起字来歪歪扭扭的。一支永生牌钢笔看上去也很旧了。

想想自己以前那成堆成堆的文具和画材,盼娣叹了口气,摊开前身的笔记本,拧开笔盖,刚握起钢笔还没来得及写字——中指已经污黑一片。

盼娣:“……”这要是招工考试考上了,必须得买支钢笔了。

……

从废石场带回来的几块萤石被她放进抽屉里,偶尔学累了的时候,她会搬出林父的工具箱,拿出那些锤子、凿子、錾子、钢钎之类的工具在萤石上凿刻着。

紫色的萤石可以刻成葡萄串,蓝色的形状倒很适合磨成圆形的珠子做成吊坠,可惜没有电动工具打磨起来会很费力。最漂亮的那块不规则的浅青色萤石,她还没想好做成什么。

学习了一整天,盼娣又拿出那块紫色的萤石,葡萄串在小小的钢钎打磨之下一点点成型。熟悉的工作让她很快平静下来。

“盼娣啊!该熄灯了,早点睡吧。”隔壁房间传来林母的声音。

“嗳!”

盼娣应了一声,吹熄了桌上的煤油灯。煤油不便宜,晚上最多八点来钟就要睡觉了。

一天平白少了好几个小时,原本夜猫子的林盼娣竟然也慢慢开始适应了。

作者有话说:

存稿箱定错时间。不好意思

16

第16章

◎考试◎

招工考试那天,天气格外炎热。她和田芫华两人一大早起来打扮了一番,来到红星萤石矿厂。

不到九点钟,厂门口已经被攒动的人头挤得水不泄不通,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在眼前晃动着。看到这熙攘的人群,盼娣着实惊了一下——这是整个公社的年轻人都出动了吗?工作应该人人都有的吧?

“盼娣,等下考完试咱们在厂门口碰头。”田芫华扯着嗓子道。

“好!”

两人跟着人群往里挤,厂区办公楼前面的广场上,拉着了两条横幅,一条上面写着“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另一条上面赫然是——“矿山公社红星萤石矿招工考试报名处”。

横幅下面一溜桌子,十几个人正坐在桌子后面。宣传科和地测科的桌子离得比较远,盼娣和田芫华拨开人群朝各自的报名点去了。盼娣看了一眼排队的人群,机械厂、浮选厂、废石厂这类下属的工厂排队人是最多的,一来是招的人数多,二来是门槛比较低,初中学历就可以报考。虽然是红星的下属企业,工作辛苦了一点,晋升空间也很小,胜在收入还不错。

宣传科在右边第三个,一个男同志正坐在桌子后面。林盼娣上前领了一张报名表,拿出随声携带的钢笔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报考意向。为了不被墨水染成黑手党,她小心地先将一圈白纸绕在食指关节位置,然后再开始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