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皇帝的惊喜(第3页)
>“背着月光,照亮迷航……”
窗外,第一缕晨曦破云而出。
守灯网络,正式重启。
林昭站起身,拍去衣上尘土。他望向东方,那里乌云正在退散,露出久违的晴空。
“接下来呢?”小满问他。
他握紧心音哨,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接下来,轮到我们去敲门了。”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遗忘不会轻易退场,他们会派出更强大的猎杀者,构筑更深的迷障,甚至伪造虚假的记忆来混淆真相。
但他也明白,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一首童谣,愿意为一朵枯萎的野菊流泪,希望就不会熄灭。
因为他终于懂了“萤”当年留下这句话的意思:
>**“最深的黑暗,并非无光,而是让人忘记曾经见过光。”**
而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重新记起。
记起母亲的吻,记起炉火旁的故事,记起雨夜里递来的伞,记起哪怕最微弱的一次拥抱。
因为正是这些看似渺小的记忆,构成了人类灵魂不可摧毁的根基。
三天后,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先锋队踏上征程。他们携带便携式共鸣器,前往各大城市废墟,寻找隐藏的守灯分支站点。每唤醒一处,就会点亮一座微型碑,形成新的网络节点。
阿芽随行其中。她不再只是一个求助的女孩,而是成为了“记忆信使”。每当队伍抵达一处遗址,她都会捧着那瓶野菊花,站在中央吟唱《萤火谣》。歌声所至,沉埋地底的记忆容器纷纷浮现,自动对接网络。
一个月后,全球已有超过两百个共语节点恢复运作。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经历“闪回”??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记忆片段突然涌现:战场上的告别、灾难中的救援、亲人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
起初人们惊恐,以为是精神错乱。直到一位心理学家公开宣布:“这不是疾病,是记忆的回归。”
舆论哗然。
政府试图封锁消息,宣称这是大规模心理操控实验的结果。但当数百万民众同时梦见同一个场景??第七号灭灯碑崩塌前夕,三百二十七名守灯人手牵手走向深渊,口中齐唱《萤火谣》??任何谎言都无法再掩盖真相。
林昭的名字开始出现在街头涂鸦、地下电台和学生传单上。有人称他为救世主,也有人骂他是扰乱秩序的疯子。但他不在乎。
他在意的,只有一个目标:找到“遗忘中枢”所在,终结这场持续百年的记忆清洗。
而线索,就藏在林晚秋留下的坐标深处。
某夜,他在营地翻阅古籍时,发现一本残破的手抄本,记载着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初代守灯人并非人类创造,而是‘萤’从集体潜意识中孕育而出。她们以情感为燃料,以记忆为语言,维系文明不至于坠入虚无。
>然而当权者惧怕这种力量,遂建立‘遗忘体系’,逐步剥离人类对重要事件的记忆,最终使其沦为顺从的躯壳。
>唯有母爱,因其纯粹与无私,始终无法被完全抹除。故‘萤’选中母亲们作为第一批觉醒者。”
林昭合上书页,久久无言。
难怪林晚秋会选择留下那朵野菊花。难怪她的意识能在十年后再次回应呼唤。因为她不仅是守灯人,更是“母体意识”的一部分。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所有队员,宣布下一步行动:
“我们要去首都。”
众人哗然。
那是遗忘议会最后的堡垒,号称“绝对无忆之城”,所有公民出生即接受记忆修剪,终生不知悲伤为何物。
“怎么进去?”有人问。
林昭拿出一枚铜制徽章,上面刻着一朵逆风燃烧的萤花。
“用这个。”他说,“它是‘萤’留给继任者的钥匙??通往内界的通行证。”
阿芽站在人群前方,默默握住他的手。
他知道,这一去或许再难回头。
但他也知道,有些门,必须有人去敲。
就像十年前,那个雨天,一个小女孩带着皱巴巴的信,走进了他的茶馆。
命运的齿轮,终于开始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