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达成合作(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房间之内,听完阿萝和荨麻的讲述,黑莲长长吐出口气,对林宣抱了抱拳,郑重道:“多谢陈大人相救阿萝。”

林宣摆了摆手,说道:“不客气,就当是我们的一点诚意。”

黑莲陷入了思忖之中。

就在。。。

夜风穿过茶馆的窗棂,吹动那朵野菊花图案的铜饰,发出细微如叹息般的轻响。灯塔的光束划破云层,在海面上投下蜿蜒的银线,仿佛一条通往记忆深处的归途。直播仍在继续,《我们终将相遇??第二幕:教世界说话》的标题在屏幕上静静燃烧,像一句誓言。

林昭坐在录音机前,没有立刻开口。他低头看着手中那张泛黄的照片,母亲年轻的脸庞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可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带着倔强与温柔。他知道,从今往后,每一次发声,都是对过去的回应;每一盏点亮的灯,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今天的第一课,”他的声音缓缓响起,透过全球信道传向四面八方,“不是教你如何说,而是教你如何听。”

屏幕切换至一段黑白影像:一座废弃小学的教室里,粉笔灰覆盖着黑板,桌椅歪斜倒地,墙上挂着一幅残破的画??一个孩子用蜡笔画出全家福,父母牵着两个小孩的手,站在太阳底下笑。画面静止片刻后,一只颤抖的小手出现在镜头边缘,轻轻抚摸那幅画的边角。

>“这是云南山区的一所村小,三年前因山体滑坡被迫关闭。孩子们被疏散到县城,但没人愿意提起那天的事。老师说,他们‘忘了’。”

>

>“可昨天,有个小女孩寄来一封信,她说每晚都能听见教室里的读书声,是她同桌的声音,一字一句,念着《静夜思》。”

>

>“她没疯。她只是还记得。”

>

>“而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相信那些‘记得’的人。”

话音落下,茶馆内悄然升起一阵低语般的共鸣。苏婉调整着频谱仪,眉头微蹙:“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来自地下深层,频率和萤花晶片共振一致。”她抬头看向林昭,“像是某种唤醒信号。”

阿禾握紧了伞柄,目光扫过门口。那把旧伞此刻微微震颤,伞骨间浮现出淡淡的蓝光纹路,如同脉搏跳动。“不是敌人,”她低声道,“是回应。回响石正在连接所有残留的守灯节点。”

就在这时,小满忽然站起身,快步走向角落的小女孩。自从昨夜一战,她便一直安静地坐着,抱着那台老旧录音机,像守护最后的火种。

“你还好吗?”小满蹲下身,轻声问。

小女孩抬起头,眼神清澈如初雪融水。“我在等一个人。”她说。

“谁?”

“下一个该说话的人。”她抬起手指,指向茶馆外排成长队的陌生人,“你们播的不只是声音,是勇气的种子。现在,它们开始发芽了。”

仿佛应验她的话,队伍最前方一位中年男人迟疑着走进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在麦克风前站定,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

林昭没有催促,只是轻轻点头。

男人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我女儿……五岁那年走丢了。找了十年,有人说她死了,有人说被拐去境外。我不信。我一直听着这个节目,因为她说过,如果迷路了,就会对着天空唱歌,让我能听见。”

>

>“昨天晚上,我在节目里听到一段童声哼唱《小星星》,调子歪的,可那是她小时候的习惯……她总把第三句唱快半拍。”

>

>“我想告诉她……爸爸还在找你。不管你变成什么样,不管你记不记得我……我都认得你的声音。”

他说完,整个人像虚脱般跪倒在地,肩膀剧烈抽搐。茶馆一片寂静,唯有呼吸声此起彼伏。

回响石忽然亮起,一道柔和的光束自屋顶射出,直冲天际。与此同时,远在西伯利亚冻土带的一个流浪儿童收容站里,一名少女猛地抬头,望着窗外的极光喃喃道:“爸……是你吗?”

她的手腕上,刻着一组编号,但胸口贴身藏着一张泛黄的贴纸??那是二十年前某游乐场的门票,背面写着“宝贝第一次坐旋转木马”。

同一时刻,世界各地数十个曾失踪或失语者,在听到这段录音的瞬间,脑中浮现久违的画面:母亲的呼唤、父亲的背影、儿时巷口的叫卖声……这些记忆本已被“静默瘟疫”标记为待清除数据,却被回响石强行激活,在消散前完成了最后一次传递。

“他们连孩子的童年都想抹掉。”陈清澜咬牙,眼中怒火翻涌,“这已经不是净化,是灭绝人性!”

“所以我们要建的不只是学校,”林昭站起身,目光坚定,“是一张网??由千万普通人织成的记忆防护网。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真相就不会真正死去。”

第二天清晨,“守灯学校”正式挂牌。地点就在茶馆后院扩建出的三间平房,外墙刷成了暖黄色,门楣上挂着一块木牌,写着:“这里不说正确的话,只说真心的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