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第1页)
元成十八年,冬十一月。
宁州接连三日雷声震震,不见雨雪。
城中百姓认定此为妖异之兆,一入夜便紧闭门窗足不出户,唯有平南王府内还歌舞升平。
邬辞云坐于主位下席,冷眼旁观满室荒唐,神色寡淡得像是在看一出闹剧。
“王爷!瑞王率军一路南下,昨日已到宁州边境。”
满室混乱之中,有尚且理智的官吏拂开劝阻的同僚,跌跌撞撞起身跪地劝谏,字字恳切道:“朝廷大军如今尚在梧州,一时恐难以支援,臣万望王爷以百姓为重,调令兵马守城卫民,莫使宁州生灵涂炭!”
如今朝中宦官当政,苛税重役引得民不聊生,在边关拥兵自重的瑞王顺势谋反,一路颇得百姓拥护。
而皇帝为了镇压叛军,竟以盛梁两朝本属一宗为由,主动向邻近梁国求助,请求梁国派军支援。
如今瑞王大军已兵临城下,平南王不仅不管不顾,还带着一众官吏沉迷酒色,丝毫没有半分焦急之意。
“王爷,您食君之禄,世受国恩,而今危亡之际不管不顾,岂不是将宁州拱手相让,上负天恩,下惭民望,令我等实在不齿!”
这话说的实在太过直接,正搂着两名美姬寻欢作乐的平南王不耐烦地扫了一眼,脸色当即就沉了下来。
堂下是冒险陈情进谏的官吏,堂上是脸黑得快要滴墨的平南王,在场众人一时面面相觑,室内陡然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韩大人此言差矣。”
邬辞云平静望向进谏之人,主动开口为平南王解围。
“王爷心系百姓,自然也早已知晓此事,只是不欲事先张扬,免得坏了大事。”
堂下官吏闻言冷笑一声,不依不饶道:“那敢问邬大人,宁州如今到底有何部署,总不能靠你一张嘴便能击退叛军吧?”
邬辞云闻言不恼,她慢吞吞道:“陛下既然已请了梁军相助,我们又何必耗费宁州兵马,只需在旁协助一二便是。”
“一昧依靠梁军,岂非与虎谋皮……”
“韩大人,您仔细思量几分,梁军与南下叛军实力相当,若梁军败,宁州兵马再行支援也为时不晚,若梁军胜,必然有所折损,强弩之末,有何惧之。”
说完,她朝旁边使了个眼色,立马有人上前要将这位喝醉的韩大人扶下去歇息。
韩大人倒是还想争辩,可是仆从在他的脖颈后方重重按了一下,他顿时无法发出声音,只能瞪大双眼被几人硬生生带了下去。
室内众人对邬辞云所说之言议论纷纷,一时间又开始了对平南王的殷勤奉承,赞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在是神机妙算。
平南王对此甚是满意,不禁连连畅饮数杯。
舞姬本想帮邬辞云斟酒,但紧张之下不小心碰倒了酒杯,清脆的破碎声尤为刺耳,她面色一白,下意识想要跪地请罪。
平南王听到动静随口问道:“邬卿,出了何事?”
邬辞云无异招惹事端,只道:“微臣不胜酒力,方才不慎碰倒了酒杯。”
平南王见邬辞云与舞姬不甚亲近,他挑了挑眉,转而对旁边吩咐道:“让扶风过来。”
名唤扶风的绿衣男子得了传召匆匆赶来,他代替了原来的舞姬,施施然在邬辞云的身边坐下,抬手便为她斟了杯酒。
“大人,奴敬您一杯。”
扶风含羞带怯将酒杯递到了邬辞云的面前,一双细长的丹凤眼欲语还休,颇有几分楚楚可怜之意。
在场也有好男色的官员身边有男宠相伴,其他人见状神色皆是了然,看向两人的神色或暧昧或鄙夷。
邬辞云干脆利落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爽快的态度令平南王抚掌大笑。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仿佛刚才的插曲只是一道平平无奇的下酒菜。
席间有人初到宁州,不知其中内情,主动向身旁同僚打听,“哪人是什么来历?我瞧着王爷对他极为看重。”
“此人名叫邬辞云,曾经是邬南山门下的弟子,七年前连中三元,差点就成了驸马爷。”
对方提起邬辞云神色隐隐有些鄙夷,解释道:“当年他与邬南山那等奸佞同流合污,东窗事发后靠着出卖恩师才保住了小命,如今不过一介七品县令罢了。”
人在官场,大家官官相护,没几个人是真干干净净的。
奸臣固然可恨,但当叛徒的奸臣更为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