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页)
金陵小市就多达百座,大市十座,自从夜市解禁后,市门并不关闭,百姓来往自由,更有昼夜不分现象。
这座从前朝起,就是皇族,士族,土著豪族喜居的大都邑,是大胤名副其实的温柔富贵乡。
经历繁华百余载,人口到达了一个顶峰的高度,官船还未到重水江时,沿江乡间小镇就多有草市,圩场,酒坊的旗帜飘到了金陵周边县治边上。
进入重水江内围,出现了梳理,保养河道的淘河者,指挥河道船只进出的市舶司官员小吏。
重水江都这样了,到了金陵内街大道,人更多了。
所以,堵车是难免的事。
思及此,裴仙昙忽的轻笑一声。
绿珠趴在窗沿处,露出一双灵动的眼睛,“夫人,金陵好热闹。”
帝都人也很多,但是宵禁严格,处处都是规矩,行差踏错,就会惹了麻烦,毕竟那里丢块砖头都能砸到长安城的贵人。
“这里是鸡鸣大市,等过了这街,我就带夫人从王堂里的大道走。”常家令说道。
“常家令上来坐吧,小心腿疼。”裴仙昙对她说道,鸡鸣大市人流密多,马车行驶速度缓慢,到了士族聚居的里坊,道路宽敞,就太为难常家令了。
再三推脱不过,常家令才上了马车,“多谢夫人。”
“家令客气了。”裴仙昙将一软垫放在锦墩上。
常家令半头银丝,只侧坐半边,笑的愈发和蔼,“仆本想让带刀健奴开道,夫人不欲扰民,等到临春宫,估计天色都黑了,可要买些鸳鸯丝饼,茶饼垫垫?”
“还是到临春宫吃吧。”裴仙昙道。
“也好,宫里新进了一位江南菜系的厨子,想吃什么都可以。”常家令道。
临春宫位于金陵闹中取静的小别山上,原是前朝一处皇家行宫,现是昭鸾长公主的避暑胜地。
从山下到山顶宫殿,皆有宫女垂首提灯,十步一人,在寂静幽然的山间,若一条细长的火蛇,宫灯蜿蜒依次照亮了阔平的青石山路,也将裴仙昙的脸染上一层暖色。
等到了临春宫,见到昭鸾长公主,裴仙昙双手交叠笼袖,抬高至额头处,颔首行了一个见面礼,“长公主安康。”
昭鸾长公主在宫前等待,不等裴仙昙行完礼就握住了她的手,埋怨道,“阿昙,每次见面你都要行这些虚礼做甚?”
“礼仪者法之始也,不可轻废。”裴仙昙和长公主进入临春宫大殿。
“既要行礼,那你只能与我执手礼。”昭鸾长公主说道,两人一起入坐主座,长桌案旁,青铜连盏枝烛火闪耀,金鎏挂钩勾着层叠纱幔,兽炉燃起灵犀暖香,沁人心脾。
整座临春宫因来人,鲜活忙碌了起来,宫人鱼贯而入,呈上佳肴,动作轻悄得有序退下。
“公主答应我下次不在门前等候,山中入夜寒冷,万一生病怎办?”裴仙昙望着昭鸾长公主,微蹙眉,半忧半愁,终于理解了红拂。
“好,好,我应你就是。”被人驳话,昭鸾长公主一点都不气,心情反而高兴的很、没有半分在外狠辣的样子。
细长眉下,一双眼睛柔和笑眯起,虽然已四十有五,但仍鬓黑如漆,只有眼角细纹增添了年长岁数,“不过,也只有阿昙,能让我等候了,而且我与阿昙十几年的情谊,如何等不得?”
昭鸾长公主轻轻拍了拍阿昙的手背,在她眼里,阿昙还是那个阿昙。
她膝下无子女,十七年的相伴情分,早已让昭鸾长公主把青越侯夫人当作了亲生儿女疼爱,为她挂心。
“那您也应该披个御风的狐裘,没有常家令在身边,您就照顾不好自己。”裴仙昙无奈道。
宫灯一旁的常家令适时笑道,“夫人常来此,公主就不需要仆了。”
“我的身子骨可比阿昙好,是谁一病就是半月多。”昭鸾长公主借着烛火仔细打量着裴仙昙,见其雪辉湛湛,还是不放心,多问了一句,“现可好了?”
裴仙昙道,“真好了,随行的医师颇通药理,身体已无大碍。”
昭鸾长公主亲自夹了一块色味清淡的泉芹,如寻常人家的父母般,哄劝道,“阿昙,多吃些。”
“您也是。”裴仙昙回了一道长公主喜欢吃的金丝卷,就餐途中,你一著,我一著,最后分饮了澄亮鲜黄的珍菌鸡汤,两人亲近一如往昔。
到最后阶段,昭鸾长公主忽然拍了拍手,令侍女呈上新菜,对着她道,“阿昙,尝尝这道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