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第3页)
景初躬身禀道:“臣自燕指挥麾下调来的一万兵马中,有一员小将唤作刘承业,边郡良家子出身,骁勇敢战,屡建奇功,或堪一用。”
兴宁帝满意地一叹。景初做事,总是那么熨帖妥当。他的意愿,燕宏才这个被拉拢的人还没看出来,景初却已经看明白了。
他不能叫景氏一家独大。
正是燕宏才一系的势力膨胀起来,才具备与景初掰手腕的能力。
然而此战荣靖二王很可能参与其中,景初知道,此战过后,他不会再用二王的人了。三卫中,难以迅速甄别出非二王势力中人,因此他都弃之不用。
但刘承业边郡良家子出身,说明他没有与荣、靖二王暧昧不清。边郡出身,又是低层军官,二王高高在上,怎么能看得上呢?
何况刘承业全程参与了此战,胡人的血也证明了他的忠诚和能力。
皇帝再次暗暗惋惜,景初如此周全妥帖,怎么就不是天家子嗣呢?
“如卿所言。”
倪和光一直侍立在阴影中,听皇帝这么说,立即草诏。还未用印,又听景初补充道:“陛下,胡虏残部数万尚在境内,臣担忧危及圣驾。臣乞陛下遣三卫重建荡山防线,扫荡境内胡虏残部。至于降兵,臣以为还是不要保持建制的好。乞陛下准他们内迁,入大齐鱼鳞册,以德化之。”
皇帝照准。倪和光写完旨意奉到御前,皇帝点头用印。
一切尘埃落定,御前会议随之结束。众人皆退出帐外,皇帝独独留下了景初。
案上景初奉的茶已经凉了。
他似笑非笑:“景卿知道朕为何要你留下吗?”
来了。
景初心中暗凛。这是为了她在战场上丢下宣旨的天使,拒不受旨的事。
“因为臣有罪。”景初躬身道。
皇帝却摇摇头,面上带着笑,语气却显得森寒:“阿初何罪之有!是那几个黄门不懂事,慢待了朕的韩信啊!”
皇帝竟拿韩信与她作比!
韩信,数次造反未遂,有称帝的大志。
不得不说……他看人真准。
却听皇帝继续道:“朕已经处死了那几个不懂事的奴才。阿初可不要为了他们,同朕生气。”
“臣岂敢!”景初连忙拱手低头,面上流露出两分委屈的神色来,“臣更不敢受陛下此言,同韩信做比。臣是气性大了点,不愿受辱于黄门,往后不会了。”
景初刻意流露出一点孩子气,表现得不再那么老成。
我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有点小脾气也很正常吧?
皇帝深深地看了景初一眼。
年纪小并不能表明一个人没有野心。但好在,景初到底是个女子。
女子,能成什么事呢?
皇帝心中摇头失笑,不再深究,命景初退下了。
帐外,天朗气清。
景初身上的孩子气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锋芒毕露的凌厉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