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秀才黑巾(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附近众人听得突然有人尖叫,都一齐望过来,见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童,身着破衫,披头散发,脸有污渍,只道是农家的孩子自由惯了,缺少管束,便也不放在心上。

田二叔含着热泪对小五儿怒目而视。

小五儿却直盯着那中年男子。那男子也闻声望了过来,随即向身边一个瘦小的黑巾军士低语几句,那瘦小的士兵直向小五儿母女走了过来。

那瘦小军士把兰家母女引进屋子后就退了出去。

黑巾一见她们走进帐篷就忙抢上前来,对着秦氏就直拜下去:“罪人见过嫂夫人。”

秦氏忙搀住他,连称不敢当。

一时两人都不知话从何说起。

黑巾定了定神,把孩子们安置到放满了吃食的桌前,老四亭亭却毫无心机,当下笑逐颜开,拾箸便吃。老三晓颂已知自矜,轻瞪亭亭一眼,见她并不停手,当下向母亲望去。

秦氏怜惜女儿们这两年来节衣缩食,忍饥挨饿,对三女儿道:“三丫头,姜叔叔是你爹爹多年知交,你不必客气。”转头又对黑巾歉意道:“孩子们多日未食荤腥,让你见笑了。”

黑巾忙道:“嫂切莫如此,愧杀黑巾,文昌兄若非受小弟连累,出走他乡,定能护得侄女们周全。”

秦氏又客气一番,这才问道:“姜贤弟怎么到得这黑巾军里?”

黑巾长叹道:“一言难尽。如今想来,这财帛地宇真乃是祸端,悔当初未曾舍弃,累及众位契友,自己也是家破人亡。”

这黑巾正是姜秀才。

姜秀才原来家境富厚,长女已成亲离家。身边只有次女和年仅5岁的幼子。兄长长年在外经商,大嫂并无子息,与姜秀才比邻而居。因受那恶棍和脏官勒肯不过,姜秀才低价卖了家里的房产土地,带了家人和大嫂一起去投奔在外地经商的兄长。

因为平时在家,众人一直爱那幼子如心肝宝贝,便是姜大娘因为自己没有子女,对侄儿也是百般呵护,从未让他受过一点苦楚。

遭了难后,簧夜奔逃,那小儿已是失惊入心,一路上又风餐露宿,孩子受了风寒,未到兄长的住所便已夭折。姜秀才的妻子一路上担惊受怕,又心力交瘁地照顾孩子,眼见幼子离去,心智错乱,众人看守不及,竟自跳入水中自杀而亡。

这姜秀才已是心灰意冷。

历尽诸般辛苦才寻到兄长住所。

哪知兄长长年在外面经商,早已经娶了一个寡妇的女儿做两头大,生的女儿都已两三岁了,两位嫂夫人见面后日日口角,那老寡妇也逐日寻衅,家里整日间宅反人乱,不免把那姜秀才也陷在是非堆里。

姜秀才刚丧了幼子,自己的痛尚且烦恼不过来,那妇人言三语四传到耳中,只做不知。

兄长日日做了调停官,劝了这房劝那房,却终日不得清静,时日一久,未免对自己的兄弟也有了怨言,渐渐脸色冷淡起来。

姜秀才是个极有性气之人,虽是受了挫折,却是本性难移,莫名其妙受了此腌臜气,一怒之下,将次女过继给大嫂,弃家而去。

人单影只的漂泊数日,深夜难眠时,想起这一切都是拜那两个仇人所赐,恨不得立即把那两人剁碎切末。怎么想怎么觉得不除这两个仇人,胸中这口恶气实是难出。遂买了一把快刀藏在身边,一路迤逦潜行,只望家乡而去。

那知回到家乡,竟然惊讶地发现因到处流民聚集,各府衙、大户人家皆防守严密,竟然无机可乘。

姜秀才抱着与仇人同归于尽之心,所带银两本就不多,故乡又遭此天灾,饭食极贵,不几时,盘缠用尽,无物可食,流浪数日,在破庙门口竟饿晕了过去。

适逢霍黑子等人在这破庙歇宿,见门口有人倒地,抬入庙中喂了一碗热粥,这才救了他一命。

姜秀才无意中听见众人商量抢劫哪一家粮铺,顿时明白这群流民何以有精米可吃。因思量自己投奔无门,报仇无路,便跟了霍黑子。并且为他们定了规矩,取了名号。这流民越聚越多,渐渐成了气势。

姜秀才请那霍黑子为他挑选了数十精干黑巾军士,深夜潜回城里,杀了那豪绅和脏官。大仇得报,姜秀才在祖坟前削发断须,埋入土中,自立坟墓。指军名为己名,改称“黑巾”,铁了心追随那黑大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