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页)
那是不是说太子现在手里的还魂草并不是药方上所要求的还魂草呢?
第二个问题,他们基本确认,杀死泰山派三人的就是那杀了承恩侯并盗走药方药材的人或其同伙。
刘启林请这三人来京城就是为了协助他找出刺客的,不知道他安排三人做了什么,被刺客察觉到了,干脆杀了这三人震慑刘启林。
刘启林之所以不敢认那三个人,是因为他很清楚三人因何而死,而他那时候已经在打还魂草的主意,必须要让所有人将还魂草的失窃认定在刺客身上,而刺客不可能同一时间在京城犯案。
第三点,刘照遇刺,所有人都认定是刺客所为,可侯府若真是丢过还魂草,精明的侯老夫人却一定不会这么想。
刺客已经得到了还魂草,为何还要冒险再去抢一次?
那么她会怀疑谁?罗霄山庄?会不会她也已经怀疑上太子了?
兰鑫和周昌两人几乎都不敢分析下去了,若他们这些推断属实,两人难以想象眼下看似风平浪静的京城,私底下究竟酝酿着怎样的风暴,他们真的有胆量去揭开这一幕幕丑陋的真相吗?
两人还有一个大疑问,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关键时刻,是什么人挑起了十几年前的江湖旧事,让吴州沈家和刘启林对上了。
而这一切后面又牵扯出了一个已经死去了十几年的江湖人:严琛。
在有关严琛的事情上,兰鑫比周昌印象深刻太多了,承恩侯刚出事,他的师父智圆就想到了严琛。
兰鑫这段时间细细盘点了京中这近一年来的局势,果然从中找到了许多类似严琛的行事手段。
而他心里还藏着个对自己父亲和师父都不曾吐露过的秘密,远在西北的定远将军秦志居然盯上了已经失踪的小蛮父子,他似乎也是冲着严琛而来的。
莫非严琛真的还活着?秦志和严琛又有什么关系呢?
分析到了这一步,可谓收获巨大,可两人心里却没有一丝欢喜。
除了事实太丑陋残酷之外,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连皇帝、太子以及承恩侯府的事情都能够猜到个七七八八,可对于始作俑者,那位将京城局势搅弄得几乎要翻天覆地的刺客,他们至今依旧没有一丝线索。
甚至那刺客究竟有几个同伙、他们真正的目的、他下一步还可能做什么,他们居然一概不知。
就连刺客对侯府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盗宝,他们现在也说不清了。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些人一定长期留在京城,且暗中盯着侯府许多年了。
兰鑫若是知道,他和刺客离得那么近,自己虽然私下查过他们,却也一直在为他们保驾护航,甚至他的师父已经开始瞒着他渐渐上了那两人的贼船,心里不知要作何感想。
两人颓然瘫坐在椅中,四目相对,满眼无奈。
所有的结论都是他们的推测,没有一个有实证,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被现实打击得支离破碎。
总不能刺客没个踪影,却凭着猜测对太子、侯府以及刘启林下手吧?
若真那样做,两人相信他们最后真的会死得很难看。
周昌为缓解压抑的气愤,讲起了八卦:“听说太子为了给侯府报恩,要纳了那位救了刘照的女子进东宫,满大街的人都在传太子仁义,那祖孙两个好福气呢。”
兰鑫哼笑:“吃相真是太难看了,他哪里是要纳妾,他那分明是看上了对方的医术,想将人接到东宫去帮他们炼药呢。”
周昌恍然,却丝毫不觉得奇怪:“那这两人还能活多久?怕是事情一成立刻就被灭口了。”
兰鑫继续哼笑:“好像那对祖孙并不买他的账,一直没点头答应,那位姑娘甚至一直不曾露面。”
在某些方面,周昌确实比兰鑫敏感得多,他疑惑道:“我一直不太明白,那对祖孙能救活濒死的刘照,可见本事不小,为何会想着依附在承恩侯府门下?侯府那名声天下皆知,他们会不知道?”
兰鑫一愣,反问道:“你是说那对祖孙也有问题?”
偷鸡蚀米
周昌苦笑:“我哪里知道啊?只是有些想不通而已。你瞧,这不是麻烦很快上门了吗?
“他们若真不想进东宫,怕是只有悄悄逃离京城了,这岂不是前功尽弃,难道他们只是冲着侯府的报酬去的?这样的人不会缺钱吧?”
兰鑫忽然心里一沉:“莫非这又是那刺客的手段?这回他又要做什么呢?我怎么觉得我们总是被他牵着鼻子走,却始终比他慢了几步,往往事情已经发生了才后知后觉到不对劲。”
见到兰鑫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周昌忍不住闷笑起来,冷面肃杀的兰大人已经被磨得一丝锐气都见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