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060(第2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找,现在就去找!挖,找到立马挖!

什么蒙古,什么女真,全都送去挖矿,感受大明的温暖!

【其实早在万历他爹时期的隆庆四年,总督山西、宣、大军务的大臣王崇古,就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是边境休宁,史称“俺答封贡”。

到了隆庆五年,明朝册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同年开放通贡互市,张家口就成了最早对蒙古开埠的边塞贸易口岸。除了官市之外,王崇古还推动民间明蒙贸易,由此在明蒙议和的形势下,明朝与蒙古贸易规模越发庞大,范家也直接一飞冲天。

而老爱家在和蒙古察哈尔部的几次交战中,发现了一个bug——他们可以利用土默特部名义,继续与明朝展开合法的贸易!】

老爱家是啥意思?

朱棣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没想起来哪个女真部落姓爱啊?

他问朱高炽:“你记得么?”

朱高炽摇摇头,他爹这辈子对战争,尤其是和关外那些部落的战争有种狂热的兴趣,特别上心,连他爹都不知道,他哪里会晓得。

“说不定这个老爱家,现在还在哪个深山老林里当野人呢!”

【冒用其他部落的名义与明朝贸易,这叫做“挟贡”、“挟赏”,在当时来说极为普遍。明朝关闭与察哈尔贸易通道之后,察哈尔使用内喀尔喀巴林、乌齐叶特等的名义,对此明朝地方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追究。

因此,冒土默特之名的老爱家在与张家口晋商贸易时,明朝地方官员应该有所耳闻,只是默许了这一行为。

所以,山西那些一直在跟蒙古人做买卖的晋商,现在就由蒙古人牵线,通过这种掩人耳目的方式,给老爱家供应物资。】

崇祯挑挑眉,问底下:“你们都知道这事儿?”

大臣互相看看,心里还在盘算着怎么推脱,次辅韩爌就立马起身拱手道:“回陛下,有此纰漏,是内阁失职。但进贡一事,一向是由礼部及下属的鸿胪寺负责,陛下可堪合垂询。”

礼部尚书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差点想当场给韩爌两巴掌。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过,但是每年分润给内阁的冰敬、碳敬不都包括在里面了么?现在在这里装什么大尾巴狼!

【不过这个生意也没有做多久。

天启初年,努尔哈赤领兵攻克了沈阳和辽阳,牢牢占据了辽东的腹心,明朝这边的局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随后,努尔哈赤正式割据辽东,裂土称帝,建立起了后金。

而明朝自此开始对老爱家重视起来,后来在孙承宗的主持下,在辽西走廊步步推进,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

该说不说,这钱花的还行,因为终明朝灭亡,清军确实也没有攻破这道防线。只是德三也没有攻破过马奇诺防线啊?清军直接和德三一样,绕路蒙古给你来个闪电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咳……扯远了。】

崇祯叹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天幕说的很对。

每年几百万辽饷扔进去,所谓的关宁铁骑一点儿事都不做,他心里没数么?

他清楚的很!

可是他不敢不给,因为他怕今天断了辽饷,明天那些人就敢引建奴入关!

可是没想到哇,山海关是堵住他们了,可人家建奴直接绕道从察哈尔进来了。现在的宣府、大同,乃至北京周围的内三关漏的跟筛子一样,谁都防不住。

崇祯想到这里就一阵烦躁,破罐破摔的想,不然就狠狠心停了辽饷算了!他用这笔钱能养好几万自己的私兵呢!

什么天下大乱,反正都这样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

【明廷军事上的防守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参照历史上的中原政权,把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命脉——也就是上面说的那些各类轻工业、手工业、盐铁和粮食。所以,明朝便单方面关闭了针对女真的贸易关口。借此来将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的老爱家困死在东北。

努尔哈赤吃到苦头之后,便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首先,他鼓励留在东北的汉人发展农耕;其次,以高薪高职为诱惑,聘请中原的有志之士来后金就业——大名鼎鼎的汉奸范文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三,进一步提高采购物资的价格,对中原商人许以重利,鼓励他们铤而走险,来东北做生意。】

范文程是吧,记住了。

“去查查这个范文程是谁?”崇祯正心里烦躁,恨不得刮了这个人。

韩爌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回陛下,此人现在已经在建奴帐下了。”

崇祯这个刚二十的年轻人立马气的脸通红,嘴唇紧紧的抿着。

其实韩爌还有话没说呢,他之所以知道这个范文程,就是因为那奴酋黄台吉极为尊重读书人,这范文程去年跟着来了北京立了一点小功,奴酋黄台吉立马封做了世袭的游击将军,经常以“范先生”相称呼。

——以上都是来京城疏通关系的祖家家奴汇报的。

他怕全说出来,沉不住气的皇帝会当场想杀人。

【人类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有句话说的好啊。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