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40(第10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二百年真是沧海桑田呐。

不过因为从他有记忆起,他们一家子就在和蒙古打仗,所以他对于蒙古的历史了解的颇为详细。

他记得,成吉思汗一开始也是像金朝称臣纳贡,甚至帮金朝出兵平叛的。然而成吉思汗通过各种合纵连横的结盟、讨伐、吞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统一蒙古高原,等金朝那坠入中原花花世界,早已腐朽的朝廷反应过来时,已经无力制服这头猛虎了。

没想到他的子孙竟然没有吸取教训,也走了这条老路。

简直没脸见祖宗。

[李如松确实是当世名将,而且虽然土木堡之后神机营雄风不再,但大明怎么说生产力和科技还是碾压周边国家的。

因此李如松一波兵线压上去,数百门火炮跟不要钱似的洗地,一下子就把朝鲜日本给镇住了,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拿下了平壤。

朝鲜的史书记载是这样的:“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朱棣欣慰的点头:自然该如此!若是他的神机营没被败家鳖孙被糟蹋了,那肯定更厉害!

秦始皇真的很馋。

十年前他让方士去研究炸炉之事,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不知为何威力远远不够,也不是天幕上那般一颗颗黑色的药粒,而且因那炮筒只能用昂贵的青铜,而做不出来铁质。因此只能作为辅助,还不够成为战略利器。

所以他现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天幕上百炮轰城的画面。

[平壤一战,明军击败小西行长守城的一万多人,自身阵亡790人,而日军则损失了九千多,是一场碾压性的大捷。

拿下平壤后,又接连收复开城、汉城--也就是今天韩国的首都首尔,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在一个叫碧蹄馆的地方遭遇了日本大军的堵截。]

[朝鲜的内政真的很拉胯,就算明军拿下平壤,后续大军的补给依然很费劲,而且当时他们半岛上还瘟疫横行,因此李如松打算速战速决,战线拉的很长,在碧蹄馆的仅为前锋,不到五千人。

也因为李如松的轻率进军,导致这部前锋被大量日军包围,几乎陷于死地。]

李世民倒不是很担心,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打仗,也经常仗着一手神射,只带少量精锐去冲阵或侦查,这李如松既然是名将,还有火炮,应该不会输吧?

[双方激战半晌,李如松亲自断后,明军成功突围后撤,但损失也不小,所以这一场,到底还是明军输了。]

李世民:……行吧。

[此后明军一直和日军在朝鲜的南部四道反复拉锯。

而在海上,朝鲜水军的表现比陆军要好的多,因为全靠李舜臣在撑着。

李舜臣确实表现优异,数次击败了日本水军,毫无疑问的是朝鲜的民族英雄。但咱凭良心说,朝鲜能收复失地不至于亡国,靠的都是大明吧?

现在韩国人一味的谁李舜臣,可以淡化甚至抹掉中国明朝对朝鲜的救命之恩,甚至把李舜臣和拿破仑相提并列。

我只能说:emmmmm……呸,不要脸。]

朱元璋等君王都暗暗纳罕:这个拿破仑是谁?听名字似乎不是国人,难道又是个外夷?

听上去是个名将,不知比韩白卫霍如何?

[丰臣秀吉为他的狂妄付出了代价,他现在已经不敢想什么拿朝鲜当跳板,去侵略大陆了,他只想如何体面的结束展示,保住现有的成果。

于是,大明派出了使者,去和日本洽谈。]

朱棣心想:到底是国力下降了,要是发生在现在,朕就绝不何谈,一定打到倭国老家去!

[日本方面提出了七个条件:

一、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明日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朱棣勃然大怒,呵骂道:“倭国这是在放什么狗屁,难道他以为还能和倭皇明平起平坐么?看来这李如松的火炮还不够猛,没把他们轰清醒!”

朱高炽虽然也很生气,但还是劝了一句:“谈判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很正常。反正我大明又不可能答应。”

朱棣横了他一眼:“就是因为你太体谅他们,他们才敢如此蹬鼻子上脸!对待那些官绅也一样,要意志坚定,不能手软!不然他们只会觉得你好糊弄,最后给你仁这么一个庙号,不过就是感谢你纵容他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