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40(第18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想到自家的那些损失,他就觉得心在滴血!

因此也只好小声嘟囔两句以泄私愤。

但这些混乱,并不影响天幕的播放。

[秦良玉是苗家妹子,他父亲秦葵是个贡生,后来被明廷指派协助治理当地苗人,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秦良玉上头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而她则自小就跟着兄弟一起上学练武,丝毫没有因为是女儿家就被束缚在闺阁之中。

因着父亲汉化程度深,又很有学问,所以秦良玉和她的几个兄弟都被教育的很好,既有汉人的文化和家国大义,又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崇祯被太监扶着回到了乾清宫里,已经慢慢冷静了下来。既然上天肯垂怜,那必然有所指使,他不敢抵触,生怕有丝毫遗漏,反而真的惹来了天谴。

于是他就认真聆听,虽然秦良玉刚进京城安顿,他还没来得及召见,但也不由得感慨:“秦爱卿家教果然好。”

茶馆里那贡生却翻着白眼,冷哼一声:“一个番邦女子,习得我汉家经典,沐浴王化也就罢了,舞刀弄枪像什么样子,亏她父亲还是贡生出身。”

这贡生乃是江南而来,为家族在京里打点关系的。时下的江南士子颇为复古魏晋的风流,而且精致过了头。不仅头上簪花、身上熏香,甚至还涂脂抹粉,打扮的异常俊俏。

虽然他在京城里不好把江南那全套都整上,但也明显和这北地士子不太一样。

那小地主是个典型的北地乡下土财主,哪里受得了这做派,因此反驳:“你懂个屁!这回勤王,就数秦将军的兵最好,要是没有她,俺家的地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回来。”

要是东虏真占着永平四城不走了,那他半辈子不就白干了!管她是男是女,能让他继续过日子就是好人!

“你……有辱斯文!”

[长大后的秦良玉诗词歌赋、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尤其对排兵布阵也颇有章法。

而且她身材高挑,仪度娴雅,又是官家女,所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然后我们的巾帼英雄想出了一个影视剧的经典桥段:比武招亲。

经过层层淘汰,严格选拔,最终,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凭借着自己的能文善武,成功俘获了美人的芳心。]

“哇……”张凤仪没想到当年还有这样一番往事,可又念及自己的公爹早已去世,便没敢说话,怕婆婆更伤感。

[两个人成亲后,琴瑟和鸣十分恩爱,不但能一起品酒作诗,还会一起训练士兵,即大名鼎鼎的白杆兵。

这些兵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腊树做成长杆,上面配着带刃的钩,下面是坚硬的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可锤击敌人。若是遇到山地或寨墙,把钩挂在铁环上连起来,就是攀爬的工具,完美匹配西南多山的复杂地形。]

听天幕提到她的白杆兵,秦良玉微微露出自豪的神情来。

这可是她和丈夫两个人的心血!尤其丈夫去后,白杆兵更是跟着转战南北,打出了赫赫威名,便是比起那些所谓的九边精锐也不差什么。

[没过几年,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乱爆发,杨应龙起兵作乱。

虽然大家都是西南土司,但西南的范围很大,杨应龙的播州在贵州遵义,秦良玉夫妇的石柱在重庆,所以一开始杨应龙没祸祸到那边去。

直到朝廷解决了朝鲜的事,终于腾出手来,点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率兵三千随主将去征讨。

而秦良玉则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并与副将共同扼守要道。

这也是秦良玉第一次随军出征,展露头角。]

想起年少时和丈夫并肩作战的日子,秦良玉的眼神里流出一丝怀念。

[白杆兵果然是倾注了秦良玉夫妇心血的精兵,把叛军打的落花流水。

更难得的是,秦良玉对敌还十分谨慎,从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当时正是农历新年,又正好刚打过一个大胜仗,重挫杨应龙,于是统兵的将领就大摆宴席,抚慰各军将士。

但秦良玉却觉得杨应龙这人刚愎自负,气量狭小,一定不甘心退军,所以判断敌军很可能趁机来偷袭。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后,果然让白杆军加强防卫,不许饮酒。

入夜十分,杨应龙非常配合的来了。

其他士兵都喝的醉醺醺的呼呼大睡,秦良玉夫妇却率领白杆兵从天而降,给杨应龙部包了饺子,一举拿下。

杨应龙就这么败在秦良玉的手里。

事后,朝廷评议战功,认为石柱宣慰司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自此,白杆兵初出茅庐,便闻名天下!

对于秦良玉个人,朝廷也特制了一面“女中丈夫”的银牌以资鼓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