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40(第1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朱元璋也不太了解日本的情况,因为之前实在是没空关心隔壁岛国,所以他很生气的问:“隔壁怎么还有个天皇?”

皇者,自然是天子。

而他朱元璋既然现在成为了中原之主,那天下只能有他一个天子!

有了解情况的大臣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日本的情况,他勃然大怒:“放肆!不过弹丸一岛国,竟敢如此僭越!”

傅友德立马附和:“陛下说的是,外邦蛮夷耳,怎敢僭越称皇,也不怕遭天谴!臣愿领大军将那什么劳什子天皇抓到承天门外,让陛下审判!”

徐达虽然没有明着拍马屁,但也说道:“陛下,近来东南沿海有些骚乱,皆是倭国浪人武士勾结海盗,上岸进行劫掠,虽影响不大但不得不防。”

朱元璋颔首,前几天看到奏报时他还有些纳闷,现在想来这就是天幕之前讲过的倭乱,几十个倭寇居然敢打他应天府。

宋濂起身反对:“陛下,元世祖时,为了实现天下混元一统,曾两次发兵攻打过日本,均无功而返,甚至遇到怪异的大风,吹翻了上百艘战舰,导致差点全军覆没。元廷无德,自然不在乎折损多少兵士,但我大明不可如此,还请陛下慎重!”

朱元璋摆摆手,没说话。

文官不愿意打仗他自然知道,自唐末五代武人互相征伐,只知道杀戮,甚至以人肉为军粮,实在让那些读书人害怕,所以从宋朝开始士大夫就不停的打压武人,趋于保守。

但赵宋确实没骨头,天幕也不止一次批评过。

现在他刚定鼎天下,还有许多事想做,可不能听这些文官忽悠。

还是先拿下半岛,然后再考虑抓天皇的事儿……

[这一次虽然又是日本先开始进攻的,但因为明军准备充分,所以日军没有占到便宜。

不过战争还是有胜有负,大明这边也不是碾压,援朝的明朝老将邓子龙和韩国天天吹的那个李舜臣,就在露梁海战中阵亡殉国了。

战事又陷入了焦灼。恰好这时候,丰臣秀吉死了。

日本失了主心骨,也无心再战,终于被赶跑了。

大明赢了,但说实话赢的不够体面,不是以前那种让别人跪地求饶的那种赢。

所以也就让周围的那些势力再一次看到了它变得虚弱的事实,而变得更加蠢蠢欲动。]

朱棣叹了一口气:“就像盛唐,在安史之乱后,居然需要回纥来帮助他夺回长安。那时候的大明,怕也是虚弱的很了,只剩副架子还能唬人。”

该怎么规避这些风险呢?难道我大明的国祚注定不能超过盛唐?

[准确的说,这一战没有赢家,而且成了改变东亚格局的导火索。]

[首先是朝鲜。

其实我觉得对朝鲜的影响不算大,因为他们真的太菜了。这场战争固然导致他们国力进一步衰弱,民生更加凋敝,以致于在建奴入侵的时候很快投降,被建奴当初殖民地一样剥削。

可说实话,就他们原来那水平,也打不过建奴啊!不喜欢异族统治者归不喜欢,但明末的建奴是农耕合一,战斗力挺强的。

况且因为半岛的从母法阶级固化,就算农民起义也很快被镇压不成气候,所以这一战之后朝鲜居然又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国祚,一直苟到清末。才被变法图强的日本又一次用枪炮轰开大门,沦为殖民地。]

朱元璋悟了。

果然这日本是亡我之心不死,隔了两百多年又一次入侵朝鲜,而且还成功了,想必就是之前天幕说的赔款两亿两白银那个时期。

这不就连上了。

没关系,他才三十多,还年轻呢,什么朝鲜、日本,都慢慢来。

[当然,我看朝鲜好像也不在乎这个。

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半岛被一分为二,南半部的韩国大力推行去中国化,开始胡编乱造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废除汉字之后,韩国老百姓都看不懂自己国家的史书。]

废除汉字?

朱棣有点纳闷,因为朝鲜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所有书面都是汉字写的,废除了汉字他们用什么?自己创造了文字?

简直岂有此理!

[当然啦,看得懂可能也不愿意承认。

毕竟他们连唐太宗都敢编排,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被打瞎了一只眼。

不是个别专家说的,是非常久、非常普遍,韩国人都知道且自豪的事情哦。]

李世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