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第2页)
想象着当时的场景,江云苓也忍不住弯了弯眼。
他从八岁开始搬到镇上住,记忆里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着他娘学女工,要不就是帮着他爹晒晒药材,打理家里的事儿,自然没有这种经历,听着十分有趣。
又想到他这些日子和霍青的相处,忍不住说了句:“我瞧着霍大哥的性子,倒不像是会做出这样的事儿的人。”
闻言,霍长宁“嗐”了一声,摆了摆手,道:“哪儿啊,大青哥以前性子可不是这样的,是我二叔走了以后他才……”
说到这儿,霍长宁顿了一下,语气不禁也多了几分怅然:“自从二婶儿和二叔相继走了以后,大青哥一下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整个人也变了不少。”
“其实二叔家里条件不差的,十五亩地耕着,家里又只有两口人,要是一般人家也足够过上不错的日子了,可小文身体不好,得吃药,年纪又小,一下就捉襟见肘了。”
“那时候大青哥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儿,一有空就去城里给人扛大包做工,小文就放在我们家,我娘帮着看一会。只是给人当苦力赚的钱也没多少。大青哥那会每天干那么多活儿,也这只勉强能维持家里的生计罢了。”
说到这,霍长宁忍不住叹了一声:“我爹娘看着心疼,好几次劝他别那么累,伤了身体,不行可以先借点钱给他,他也不愿意。”
“后来还是城里张屠户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大青哥去和他学手艺,家里的地就放给别人帮着耕着,大青哥就答应了。”
“但是给人当学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人家,家里找学徒都是从十二三岁就开始教的,大青哥那时候已经十五了。”
在他们这儿,给人做学徒有两种方式。
要么就是交钱给师父,师父教手艺,每天学一到两个时辰,学完就能走。
另一种不收钱,还管你吃住,但你每天除了学手艺之外,还得给家里干活,烧水、劈柴、扛重总之就是什么活儿都得干,也不给月钱。
霍长宁道:“那时候大青哥手上虽然还剩下一些银子,但那都是攒着给小文看病吃药用的,自然就选了第二种方式,只是他又不放心小文一个独自在家,于是和张屠户商量着,管他吃就行,他也给家里干活,但是活儿干完了下午他得回家去,张屠户也答应了。”
“于是大青哥就开始城里村里两头的跑。从咱们村到城里,脚程快的一趟也得大半个时辰,来回就是一个半时辰,他就这么寒暑不断的跑了三年,鞋子都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一直到去年才终于学出来了。”
听到这儿,江云苓眼前仿佛也浮起了那时的画面,心里升起些说不清的滋味来。
他只知道霍铁风和赵氏相继去世的事儿,至于后头的那些事儿,他却是一概不知的。
同样都是失去了爹娘,他觉得自己离开家乡远来投靠已经是一件很苦的事儿,却不想,当年年纪比他还小一岁的霍青经历的比他更多。
十五岁,正是少年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因失去了庇护,快速的成长起来,又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更难得的是,在经历了那么多生活的苦难以后,他心中仍维持着一份善意,为人还十分细心守礼。
其实当初怀揣着婚书从嘉陵过来,准备嫁给霍青做夫郎的时候,江云苓是抱着一种认命,得过且过的心态的。
然而在霍家住的越久,越跟霍青相处,了解他越多,江云苓的心反而渐渐起了些涟漪。
他想,霍青当真是一个很好的男人。
就在他的思绪越飘越远的时候,霍长宁轻快的声音又将他拉了回来。
只见霍长宁弯唇笑了笑:“嗐,罢啦!那那些苦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话落,他一双大眼睛笑眯眯的看向江云苓:“我娘之前还说大青哥家只有他们两个汉子太孤单,日子也过得潦草,如今苓哥哥你也来啦!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闻言,江云苓也抿唇笑了起来。
他觉得霍家的人的性子都很乐观,即便面对再多生活的苦难,也总能找到能安慰自己的事儿。
和他们在一起,江云苓只觉得自己的心也变得轻盈起来。
野菜和猪草凑一起也挖了快有一筐,眼见日头也不早了,两人背起竹筐准备下山去。
然而走到一处山坡的时候,江云苓眼尖的瞧到了前方的石沟旁边挂着的一大片植物,眼前一亮,道:“长宁,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