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2页)
云冉擦过额角的汗,问:“阿娘怎的这么早来了?”
郑氏:“听闻你起得早,在练拳,便来瞧瞧。”
“这样。”云冉恍然:“阿娘每天也起得很早吗?若是早起的时辰差不多,也能与我一起练功,对身子好。”
多年媳妇熬成婆,再也不用早起的郑氏:“……再说吧。”
生怕女儿再劝,郑氏忙转移话茬,问了一通“昨晚睡得怎么样”、“认不认床”、“熏香可还喜欢”、“婢子可还听话”、“院中有何短缺”。
得到云冉“一切都很好”的答案,郑氏才放了心,又看向侍立在旁的大丫鬟青菱:“厨房的早饭可拿来了?”
不等青菱答,云冉道:“不急,女儿想做完早课再吃。”
郑氏蹙眉:“早课?”
云冉点点头:“之前都在赶路,不好静心。如今安稳下来,我打算将隔壁那间空房用作道堂,回头置办一尊祖师爷的神像,也方便每日念经拜忏。”
郑氏闻言,表情一时变得有些微妙。
云冉有所察觉,纤长眼睫颤了颤,声音也小了:“阿娘?”
看着女儿花骨朵一般娇美鲜嫩的脸庞,郑氏迟疑片刻,觉得有些话得及时说明。
“冉冉,阿娘知道你打小在道观里长大,日常接触的也是这些。但你现下已是侯府贵女,不用再当道士了。”
郑氏抬手,柔柔挽起云冉红润颊边那一缕青丝,“这些念经拜神的事,不是你这样的年轻贵女该做的。”
云冉微怔:“那……贵女该做什么呢?”
打从她记事开始,就跟着师父师姐早晚做功课,春夏秋冬,未曾落下。可以说这些事都刻进了她的生活习性里。
可现下,阿娘说她不该做这些。
不做这些,她要做什么?
郑氏一时也被问住了。
少倾,她唤来贴身嬷嬷,吩咐道:“你去婉娘那里一趟,问她今日可方便。”
云冉有些不解:“阿娘找大嫂作甚?”
郑氏道:“你大嫂未出阁前,是各大世家间人人皆夸的闺秀典范。你跟着她,看看她日常都做些什么,便知贵女该是何模样了。”
云冉:“……”
虽然觉得有点怪怪的,但道家讲究顺其自然,且看看吧。
-
从刘嬷嬷的传话中领悟到婆母的意思后,李氏欣然接受,丝毫不觉得麻烦。
一来,作为长媳长嫂,管教照顾家中姊妹,是她责任所在。
二来,她也想与小姑子多亲近亲近。
长信侯府人口简单,又阳盛阴衰,府中的女主子除了婆母郑氏,便剩三弟媳钱氏。
李氏出自书香名门,自小习得规矩礼数,自有一份清高。是以她对出身商户,还靠着不入流手段嫁进府中的钱氏,很是瞧不上。
可府中就她和钱氏两个年轻女子,有时李氏觉得无聊,也想寻个伴一起下下棋、插插花、打打双陆……却不屑与钱氏相交。
现在好了,从天而降一个小姑子。
还是个白白净净的漂亮姑娘。
“劳烦嬷嬷回禀母亲,我今日正要出门采买香料,若妹妹有空,便随我一道出门。正好逛逛这长安城,熟悉一下京中的风貌人情。”李氏颔首浅笑。
“那敢情好,老奴这就去回话。”
刘嬷嬷客客气气行了个礼,退下。